處暑養生應當注意什麼呢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它與大暑、小暑以及大寒、小寒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程度的節氣,處暑被認為是代表天氣由熱到冷交替的轉折點。處暑後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唇焦的燥症。這個時候,人應該如何養生呢?


  由於處暑早晚溫差大,一些地區容易出現一段悶熱後又一陣驟雨,這種天氣對體弱多病的人來說,老毛病很容易復發。養生專家建議,進入“燥熱”的秋季,擁有良好的情緒是工作、學習、生活的保證,而良好的情緒離不開睡眠和運動。因此,處暑養生要保證充足睡眠,並可適當外出秋遊。


  一、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處暑之後的天氣經常會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清遠地區這段時間每天也是一陣雨一陣陽光,很是悶熱。這時頻繁出入空調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預防感冒了,特別是那些到現在晚上還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的市民,這時可以改吹風扇,並且不要對著狂吹,這樣可以避免感冒和關節痛。



  另外,不要過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不少家長愛子心切,看到季節變化,生怕孩子生病,於是急忙給孩子增加衣物,但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這些抵抗力還沒發揮之前,就通過人為的方法制止,反而對身體不好。也就是說,在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後吹風,也很容易傷風感冒。因此,家長不必急急忙忙為孩子添加衣物,這時可接受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


  二、秋燥來臨要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天氣轉涼後,感覺無力、疲憊、口鼻乾燥等秋乏症狀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夏季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而暑熱散去後,機體的代謝逐漸恢復平衡,一時難以適應。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雖然夏天已過去,但多喝開水、淡茶等也同樣能減少秋燥。另外,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也是不錯的飲品。中醫認為,這個時段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要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多食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推薦處暑食譜:芝麻菠菜


  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菠菜去根洗淨,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後浸入涼水中,涼後撈出瀝乾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將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具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的功效。


  三、處暑養生益腎養肝多吃鹹


  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主任池曉玲教授指出,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也可多吃新鮮果蔬,以及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奶類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


  精神調養宜收斂神氣,以利於氣機通暢,氣血和調。此外,應早睡早起,舒緩形體。避免中午在室外暴晒,以防暑氣傷人。不要貪涼,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尤其是夜晚及早晨避免受涼。運動調養仍需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


  四、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另外,如果是有冷水浴習慣的市民,這時候還是可以堅持的。因為冷水浴本來就是一項對人體機能的鍛煉,好處多多。不過在秋天冷水浴,要注意循序漸進,比​​如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五、增加一小時睡眠


  處暑後天氣變涼,就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爭取每天多睡一個小時,晚上10時前入睡最好,並要早睡早起,以提前進入防秋乏的“備戰”狀態。此外,還要適當午睡,這利於化解困頓情緒,特別是老人。因為老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古代養生家認為老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


  由於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質,而蔬菜水果中的很多維生素能迅速排除代謝物,加快代謝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所以,少油膩、多蔬果,是使人消除疲勞的方法之一。



 

【處暑節氣如何養生?處暑養生應當注意什麼(2)】由天馬網訊原創提供!
轉載請註明:http://www.tianmaweb.com/tmallhtml/jksh/ysbj/20120823123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