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椎間盤掉出隨意按摩頸椎(1)》由中醫養生網收集、整理、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地址:http://www.blogbee.net/newshow.asp?thread-4-22442.html


40多歲的鐘女士是辦公一族,平日經常伏案對著電腦工作,長期感覺頸背部酸脹不適,有時還感到手指發麻。一天下午4時多,她感到脖子酸疼,就去一家美容院做頸部按摩復位(扳脖子)。按摩一個小時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鐘女士突然一側肢體動不了了,另一側肢體也麻木了。鐘女士被立刻送院,經MRI檢查,發現其椎間盤掉出來了,相應節段的脊髓受到壓迫。醫院立即為鍾女士進行手術,鐘女士才逃過一劫。
  專家表示,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難以避免,只能盡量讓其晚一點發生。每天鍛煉頸項肌是預防頸椎病的最有效方法。專家提醒,進行手法按摩時要跟按摩醫師說清楚,可以按摩一下肌肉軟組織,但切忌扳、擰頸椎,以免使突出加重,造成脊髓損傷。
  【頸椎病篇】
  發病:
  公務員比普通人士高發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骨科醫院院長夏虹教授介紹,目前頸椎病的總體發病率在6%~17%之間,60歲以上的發病率為50 %以上,70歲以上頸椎病的發病率幾乎是100%。由於電腦及手機的普遍使用,頸椎病的發生率呈年輕化趨勢。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很難避免。我們要做的是盡量讓其晚一點發生。”他還提到,近年有調查專門把公務員和普通老百姓的頸椎病發病率做對照,結果顯示,20~40歲的公務員頸椎病的發病率為29.06%,而普通人群的發病率為13.56%,公務員頸椎病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兩倍多。
  頸椎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外因,包括外傷導致的椎間盤損傷、突出等,以及慢性的積累性勞損,比如老是低頭工作。二是內因,先天性骨關節有問題,如骨關節結構畸形、頸椎管狹窄,脖子短的人士可能就有這個問題。此外,骨關節結構退變、椎間隙狹窄、髓核突出、關節囊鬆弛、關節功能紊亂、骨贅形成等繼發性因素也可以引起頸椎病。
  治療:
  老人慎做牽引及按摩
  夏虹介紹,頸椎病分為6型: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混合型。其中,頸型多為早期患者,沒有四肢麻木的症狀。而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這三種最為常見。神經根型的疼痛程度比較劇烈、持續,是頸椎病中最常見但手術治療效果也是較好的一種。脊髓型的症狀則不一樣,主要是以麻木、無力、走路不穩、胸腹部束帶感等症狀為主,病人常感到手很重、手腳不靈活,磁共振檢查一般可發現脊髓明顯受壓。交感型頸椎病表現症狀為頭痛、發涼怕冷、心跳、血壓不穩等。
  夏虹表示,較輕的頸椎病,如頸型頸椎病,通過保守治療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常用的藥物有消炎鎮痛類、肌鬆劑等。如果患者年紀不大、頸椎間盤退變較輕,可予以牽引及手法按摩。但他提醒:“牽引的重量不宜太大,手法要輕。特別是對有明顯的椎間盤退變、MRI顯示有脊髓壓迫的患者,手法按摩時切忌扳、擰頸椎,以免使突出加重,造成脊髓損傷。” 
  當保守治療無效,影像學檢查(特別是MRI)發現有明確頸椎病病變,患者症狀明顯或逐漸加重時,就應考慮手術治療。夏虹提到,頸椎手術風險較大,手術技巧要求較高,病人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大醫院就診及手術。手術的方式有多種,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對於交感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其症狀以患者的主觀症狀(如胸悶、頭暈)為主,手術治療要慎重,特別是更年期患者更需謹慎。
  預防:
  鍛煉頸項肌最有效
  肩背部時不時疼痛,是否患了頸椎病?
  夏虹介紹一個小方法進行判別。“自己可以按一下疼痛的部位,如果有明確的疼痛多數是局部肌肉的問題。頸椎病多數是由於頸椎的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引起相應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如果是頸椎病引起的疼痛,疼痛區域按壓下去是不會感到痛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頸椎病呢?夏虹支招如下:
  1.鍛煉頸項肌。夏虹表示,這是預防頸椎病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都可以練習。具體操作是:把雙手放在後腦勺,頭部往後用力,雙手則往前用力“頂住”,每次保持這個姿勢3~5秒。每次做30~50下,每天做2~3次。
  2.均衡飲食。頸椎病患者的飲食,應以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特別是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鈣量多的食物。多吃一些葛根、苦瓜、絲瓜等蔬菜。
  3.枕頭的選擇和擺放的位置很重要。選易塑形的枕頭,睡覺時枕頭放在頸椎窩處。此外,保證充足的睡眠。
  4.做“米字操”(頭部畫“米”字)有禁忌。現在不少辦公族喜歡做“米字操”來放鬆頸椎,認為可以防頸椎病,夏虹提醒說,“米字操”可以減輕頸部肌肉勞損,但出現頸椎退變、頸椎間盤突出的人群一定不能做。過度的“米字操”鍛煉有加重頸椎病的可能,老年人最好別做“米字操”。
  【骨質疏鬆篇】
  體重輕更易發病運動比吃藥重要
  “年輕人、小孩子摔跤了爬起來一般沒問題,但老年人輕輕一滑後就可能骨折。”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骨科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生王非表示,年齡越大,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越高,骨質疏鬆在絕經後女性這一群體身上尤為高發。
  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也稱脆性骨折,脆性骨折中發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是髖部骨折。王非說:“有的骨折沒有錯位,有的骨折有錯位,如果骨折移位,首先要移回到正確的位置,很多時候要通過手術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由於長期臥床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並發症,因此只有在患者的全身狀況不允許手術或患者拒絕手術的情況下,才考慮保守治療。”王非介紹,目前手術技術本身已經很成熟,而且手術強調微創概念,危險不大。手術前主要考慮病人的內科情況,比如心肺功能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治療是下策,及早發現問題積極防治,發病的風險會降低。”王非提醒,“預防骨質疏鬆,均衡飲食放在首位。” 
  他建議大家保持適當體重,不能太瘦,應多攝入含鈣、維生素、磷的食物,如魚蝦、雞蛋、奶製品、海藻、豆類。他還提到,節食減肥容易導致鈣、磷等營養素攝入不足,營養不均衡,這不利於血鈣的穩定,從而提高骨質疏鬆的發病率。
  其次,應主動進行適宜的戶外活動。和吃藥相比,運動能更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因為有些藥雖然能提高骨密度,但只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吃藥是第三位,能否堅持持續治療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問題。有研究顯示,堅持骨質疏鬆藥物治療,死亡率可降低2/3。
  最後,老年人還要防止摔倒、損傷,可以考慮買髖關節防護裝置預防滑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