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所致的頭痛最常表現在頸後部及枕部,是由於增生的骨質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而引起。本病以40歲以上者居多,病程進展緩慢。頭痛除位於頸後及枕部外,有時也可放射至一側的額顳部或一側的眼眶周圍。因此,有時亦誤診為偏頭痛。


頸椎病常先有單側(有時也可能是雙側的)肩部及上肢的麻木或觸電感,患側上肢酸軟無力。作為促發或使症狀加重的因素,多由於頸椎超負荷及活動度過大。


如果頭痛基本符合上述特點,就可考慮與頸椎病有關。但為了明確診斷,可去醫院拍X線平片或頸椎磁共振。頸椎X線平片可顯示:頸椎變直,生理前突消失,椎體前後緣唇樣增生,椎間隙變窄、椎間孔狹窄等改變。頸椎磁共振可清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程度與節段。


頸椎病的病理基礎是年齡和慢性勞損。年齡是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主要因素還是慢性勞損,其中包括不良的睡眠體位、長期不當的工作姿勢和體育鍛煉等。不良的睡眠體位,在大腦休息狀態下/體位不能及時調整,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失衡;從事書寫、繪畫、縫紉及腦力工作者,長期低頭工作造成頸部肌肉、韌帶組織的勞損,且在屈頸狀態下椎間盤的內在壓力明顯高於正常體位;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如用頭頸部負重、人體倒立等加重頸椎負擔。


以上都是促進頸段脊柱退行性病變的因素,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頸部的過度疲勞。


治療頸椎病頭痛的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


(1)藥物治療:可選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每次25毫克,每日3次,飯後即服;阿司匹林口服,每次0.5克,每日3次,飯時服;雙氯芬酸鈉(雙氯滅痛)口服,每次25毫克,每日3次;維生素B,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維生素B6口服,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維生素B12,肌肉注射,每次500,1000微克,每日1次。疼痛較重的病人,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地應用激素,如強的鬆口服,每日15~60毫克,早8點頓服或早8點服全日量的2/3,午12點服1/3。


(2)頸椎牽引:此療法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常採用枕頜布帶牽引法,以坐位療效最佳,牽引時頭頸部輕度前屈200,頸部肌肉放鬆,重量從2千克開始,逐漸增加,最重可達15千克。每日l~2次,每次30~60分鐘。牽引間歇期須帶頸部圍領或頸托。


(3)理療:可用短波透熱,或紅外線、超聲波、高頻電針等方法。


(4)針灸、推拿療法。


(5)頸椎病體操:包括頸前屈、後伸,頭左右轉動、左右側屈、左右旋轉4個基本動作,每日做2~3次,每次10~15分鐘,動作要緩慢而有力,活動到最大限度時再稍用力運動,並維持一段時間,以鞏固其療效。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waike/jingzhuibing/11325.asp


疾病網 http://www.jibingne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