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非常痛苦,其中慢性功能性便秘佔相當比例。目前其治療方法較多,但缺乏更有效、簡潔的治法。中醫整體觀認為: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機體體表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通過刺激體表某部位或穴位,可調控人體功能。現介紹幾種可啟動和加強排便功能之法,用於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整與保健,可加強人體功能的有序化,恢復失調的排便功能。具體方法如下。


  一、刺激部位或穴位


  主要是頭面部、雙足掌蹠趾部、雙手掌指部等。


  二、刺激方法


  1.面部按揉法:主要用拇指和食指按揉兩側顴骨處。次數不限,一般為輕刺激,也可用中等強度即略微用力。也可以用同樣方法按揉兩下頜骨處,或兩側鼻翼與兩頰交界處,或以中指按揉鼻尖。效應:按揉片刻即覺肛門部有下降感,這是肛門放鬆的徵象,繼之即可產生便意。


  2.鼓漱咽津法:為歷代重要養生方法之一,即通過作連續漱口的動作產生唾液,然後下嚥。動作應揉合,次數多少不限。其幫助排便的功能,是由於顏面兩頰部參與鼓漱動作,影響該區之經穴,與按摩兩顴骨處機理相似。在排便過程的始終均可鼓漱咽津。初學者若無唾液產生,無需下嚥,此時只有鼓漱而無咽津。


  3.蹠趾移動法:右腿略前伸,足底踏於地板,蹠趾部(腳掌前1/3)用力,呈足趾抓地之勢,前後移動。右腿前後移動時腳掌用力有3種方法:


  ①蹠趾部前伸時用力或後拉時用力;


  ②蹠趾部後拉和前伸時均等用力;


  ③腳掌向後移動時,蹠趾部向內或(和)向外旋轉用力,旋轉用力也可用均等用力法。


  4.手掌刺激法: 常用右手刺激左手,採用指掐法。以右手拇指為主,食指協助,以右手拇指指尖掐壓左手各手指和手掌,也可掐壓左前臂相關部位。一般僅掐壓左手拇指和第一掌骨處即可。多采用橫掐法,指尖亦可縱掐,掐壓的位置由遠端至近端依次為: 左手拇指尖端-指腹-第一指間橫紋處-第二指骨中央-掌指關節處-第一掌骨中央(於第一掌骨可掐壓2、3處)-掌骨與腕關節之間。強度以被掐處微痛為度。每處掐9次,每連掐3次後略停後繼續,掐完9次後再掐另一處。


  5.擤鼻排涕法: 即捏住鼻子再增大鼻腔之壓力,使鼻涕排出之法。方法:用一手拇指和食指隔衛生紙壓於鼻翼兩側,同時口唇閉合,以鼻腔排氣法,增大鼻腔壓力。此法增壓較大,可重複運用。通過上述4種方法刺激雖有明顯便意但不能排出大便時,多為大便前端乾燥,即可試用此法。如大便前端略幹,待乾燥部分排出後,糞便稀軟部分由其自行傳運至排盡;如糞便前端乾燥段較長,可加用肛門收縮法(簡稱縮肛)夾斷糞便,縮肛與擠鼻交替進行;如大便前端甚乾燥,不宜強作此法。應即戴醫用手套後,食指蘸溫肥皂水少許,伸入直腸把乾硬糞便分離成小碎塊,或取出部分糞便,再施以該法。


  三、實施程序


  1.準備動作:入廁後如無排便感覺,先站立片刻,並行面部按揉、鼓漱咽津、蹠趾移動等法,當便意感較明顯時,再坐於便器或下蹲。如行蹠趾移動法,身體之重心移於左腿,移動右足蹠趾部,或配合順時針按摩腹部等協助排便,


  2.坐於便器者:身體的重心在便器的左側,右腿略前伸。如排便感減弱,再鼓漱咽津或面部按揉,如排便感仍無明顯增強,可加蹠趾移動法。


  3.蹲位排便者:此時刺激腳掌蹠趾部的方法即不能實施,可用其他4種方法。


  四、注意事項


  上述方法主要用於大便不干燥但無便意感或大腸傳輸功能減弱的患者,實施前應往意飲食調節,勿使大便乾燥。實施時心情應愉快安祥、輕鬆自然,要有戰勝便秘的決心。便秘患者初用此法時,原應用的各種冶療方法均繼續,待自覺排便功能明顯加強時,其他通便法再逐漸減量或停用。要重視準備動作,待便意感明顯時再排便。上述5種方法可綜合應用。若初期收效不明顯,應堅持一段時間,並可適當配合努掙法。大便時如欲小便,應先解小便,兩者不宜同時進行。根據個人習慣,定時排便,效果更好。


http://www.lzyysw.com/yangsheng/detail/9586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