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的病根在於脾胃內傷,因此保養脾胃,固護元氣、防止邪氣入侵,是防病治病的關鍵。 保養脾胃的原則是脾胃本身患有疾病時應及時治療,其他臟腑有疾病時也需時時養護脾胃。 只有把脾胃養好了,我們的身體才會有力氣抵御其他病邪。

1.病從脾胃治——治病要兼及脾胃

以脾胃為中心對待疾病和養生,治病、養生要兼及脾胃。

《脾胃論》認為:“脾胃內傷,百病由生。”脾胃受傷,元氣則傷;元氣受傷,人就容易生病。 一般來說,體質和元氣虛弱的人是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的。

因此說,人生病了我們首先要考慮考慮是不是脾胃的問題。 李東垣在《脾胃論》裡最終想闡述的要點就是——以脾胃為中心對待疾病和養生,治病、養生要兼及脾胃。

李東垣生活在一個戰亂的年代,當時正值蒙古軍圍困汴梁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 幾個月後,蒙古軍撤退了。 汴梁城內的老百姓雖然躲過了戰亂,但很多人也因長期被困而生病了。 當地很多醫生以治療傷寒的方法對這些人進行救治,但是根本不見什麼效果,最後竟有許多人因救治不利而亡。

當時的李東垣看到了這一情況,非常痛心。 於是他下定決心,仔細研究。 在觀察過程中,他發現這些老百姓在被困期間,吃不好穿不暖,再加上當地氣候條件很差,被包圍期間已是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胃氣已然受損。 蒙古軍走了後,這些人因長期飢餓又開始大吃猛喝,再度損害胃氣。 因此說,脾胃受損才是此次患病的根本原因。 治療傷寒只是治標,根本治不了本。 只有從脾胃調治,才會有所成效。

與古人相比,現代人生活條件雖然越來越好,但是由於平時工作太忙,導致飲食無節制,加上工作壓力大,過度勞累,使得脾胃受損。 另外,脾胃屬土,位於中間位置,與其他四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不論哪一個臟器受傷,都會累及脾胃。

因此說,現代人很多病的病根還在於脾胃受損,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我們都要兼顧脾胃。

2.人人都應該精神百倍——亞健康從脾胃調治之法

有人做過統計,大約有90%的白領人士處於亞健康狀態。 這與他們過度用腦、工作壓力大、無規律的飲食、無法保證充分的睡眠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中國的文字一直都是很有意思的,就拿“疾病”這個詞來說,現代醫學認為疾病就是疾病,是一個對象。 但是中醫裡把“疾病”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疾”,另一個是“病”,是具有不同含義的兩個對象。

在中醫裡,“疾”指的是不容易覺察、不容易發現的小病。 可能你本身已經感覺到了身體不舒服,且局部出現不健康的顏色等很多細微變化,但是在西醫那里通過各種檢查儀器卻又檢查不出來是什麼問題,此時你的狀態就是“疾”的狀態。

如果你不重視“疾”,不對此採取有效的措施,“疾”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那就是真實的“病”了。 很多人都知道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吧,扁鵲第一次見到蔡桓公時,說他有“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蔡桓公沒聽他的話。 扁鵲第二次見到蔡桓公,說他有“病”——“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這時的“疾”已經發展成“病”了,蔡桓公最後也死於病。

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醫學管它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 前面我們說過,“上工治未病”,中醫裡的“未病”就相當於現代的亞健康。 亞健康的人常有這些症狀:渾身感覺沒勁兒,特別容易疲勞,頭腦不清醒,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感覺頭痛、耳鳴,常失眠,不愛吃東西,或吃完了肚子不舒服,胃痛,經常便秘……

有這樣一位高級白領,在北京一家外企作高管。 她屬於典型的工作狂,平時加班熬夜是常事兒,飲食一點兒不規律。 仗著自己年輕體力好,平時也沒感覺什麼問題。 可是當過了歲後,她就感覺自己一年不如一年了。 平時總是覺得很累,吃什麼都沒有胃口,脾氣也越來越差,經常對下屬發火,晚上還常失眠。 剛開始她以為自己得了什麼病,可是去了幾次醫院也沒檢查出什麼結果。 說沒病吧,她又感覺全身都不舒服;說有病吧,又找不到具體的地方。

她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亞健康狀態。 像她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大城市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特別多。 有人做過統計,大約有0%的白領人士處於亞健康狀態。 這與他們過度用腦、工作壓力大、無規律的飲食、無法保證充分的睡眠有很大的關係。

亞健康從中醫來看有很多種類型,今天我就一些常見類型給大家講講如何調養。

◇◇肝鬱脾虛型亞健康的調養

在各種亞健康人群中,以肝鬱脾虛型亞健康為最常見。

亞健康的人多情緒不好,因為亞健康本身屬於心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占主導地位,即亞健康多為情誌所傷,我的一些患者中就有很多肝鬱脾虛型亞健康病人。

有這樣一個女孩子,典型的現代版林黛玉。 平時做事小心謹慎遇事也比較敏感。 每次因工作的原因被老闆批評了,都會抑鬱好幾天。 而且同事間的關係也處理得不好。 跳了幾次槽後,感覺還是這樣。 此後不久,她就感覺自己渾身無力,休息後也沒有緩解;有時望著窗外獨自黯然神傷,常無緣無故地嘆息;經常感覺兩脅脹痛胸悶腹脹,平時也不怎麼愛吃東西。 多次去醫院檢查無果。 找到我後,我為其診脈後發現其脈沉細,再看舌,舌邊有齒痕,苔白。

像她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肝鬱脾虛型亞健康。 我們說過,情志與肝關係密切,肝臟是主情志的重要臟腑,具有疏達氣機、調暢情志的作用。

她這種情況在調治上應以疏肝健脾為主。 我建議她平時多從肝經上的太衝穴向行間穴進行按摩,再加按足三里穴、中脘穴。

如果一個人經常抑鬱,就會影響肝的功能,導致肝氣鬱結,肝氣鬱結了就會橫逆犯脾,致使脾氣虛弱,運化失常。

個人經就會影響,導致肝肝氣鬱結逆犯脾虛弱,運平時還要多吃一些舒肝健脾的食物,並保證心情快樂,這樣慢慢就會調理過來了。

◇◇心脾兩虛型亞健康的調養

心脾兩虛型亞健康也是一種常見類型,這種情況多是由心脾氣血不足所致。 如果我們平時不注意飲食,經常飢一頓,飽一頓的,就會損傷脾胃之氣,脾虛則不能運化水穀精微,精血化生無源,就會出現心血不足。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平時過度勞累,過度思慮,就會勞傷心脾,耗血傷神。

心脾兩虛型亞健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兩個方面:心血不足,則心失所養,就會出現心煩失眠、記憶力下降、心悸胸悶,晚上容易做夢且容易醒來,有時候還會出現心律不齊的症狀。 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會出現脘腹脹滿,渾身無力,不愛吃東西,即使吃也吃不多。 脾虛不能統血,女性朋友就會出現月經過多、月經淋漓不盡等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的亞健康,我們在調治上應以健脾養心為主。 選穴上,我們可以取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以及心經上的神門穴和心包經上的內關穴。 平時我們可對這幾個穴位分別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33~55分鐘,沒事的時候就按按。

在藥物上,我們可用歸脾湯、天王補心丹進行調補。

心脾兩虛型亞健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兩個方面。

◇◇腎虛精虧型亞健康的調養

亞健康與腎虛也有關係,此型的亞健康多表現為腰膝酸軟,渾身無力,情緒低落,伴有腹痛,脾胃消化不好出現噁心、嘔吐等問題。 男性朋友還會出現性功能障礙,女性朋友則會出現性慾減退白帶異常等症狀。

腎和脾是先後天之本的關係,先天之本是需要後天之本來溫煦的。 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就可以通過養脾胃來調治腎虛精虧型亞健康。

腎虛又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之分,對於腎陰虛者,可多按摩關元穴、太谿穴並加按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健脾補腎陰;藥物上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吃六味地黃丸。 對於腎陽虛者,我們可多按摩或艾灸關元穴、氣海穴、腎俞穴以養腎陽,同時加按足三里穴和中脘穴,以健脾補腎陽;藥物上可選擇金匱腎氣丸。

從脾胃調養亞健康,還要避免我們人為因素損傷脾胃,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於嗜好五味食物導致脾胃元氣受損;平時還要保持心情愉快,少憂思,多開懷,少抑鬱,多快樂。

3.脾胃差容易與感冒結緣——感冒從脾胃調治之法

免疫力依賴於人體的原動力——元氣,元氣充足,人的免疫力就強,就能戰勝疾病;如果人體元氣不足或虛弱,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力去戰勝疾病。

身邊總有一些朋友經常感冒,後來我發現他們普遍存在一個易感因素就是體質太差。 從中醫角度來看,有些人體質不好與他們脾胃功能的強弱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體質的好壞是“禀受於先天,充養於後天”的,而脾胃是後天之本,體質雛形一旦構成,內結臟腑經絡,外聯四肢​​百骸,只有源源不斷地得到後天之本所化生的精微物質的供養和補充,才能逐漸發展為皮堅肉滿、血脈和調的健壯體質。 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蓋脾胃盛者,則多食而易飢,其人多肥,氣血亦壯;脾胃弱者,則少食而難化,其人多瘦,氣血亦衰。所以命賴以活,病賴以安。”因此,我們說,脾胃與體質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體質不好的人,免疫功能自然低下,儘管一個人的免疫功能不完全決定於脾胃功能的強和弱,但是脾胃功能不好,就會表現為免疫功能低下。 再加上現代人飲食無規律,工作過度勞累,精神壓力過大,本來已使免疫力長期處於低下狀態,再染上感冒之後,不能讓體質得到真正的恢復與調養,從而會形成惡性循環,出現反复感冒的問題。

一般來說,脾胃虛弱會造成氣虛體質,而氣虛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感冒。 氣虛主要是元氣虛弱。 免疫力依賴於人體的原動力——元氣,元氣充足,人的免疫力就強,就能戰勝疾病;如果人體元氣不足或虛弱,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力去戰勝疾病。

氣虛體質的人常表現為面色蒼白,短氣乏力,不願意說話,特別容易感冒,感覺勞累。 這些氣虛體質的人會經常性的感冒,每次感冒了都要去醫院打幾次吊瓶,打完針後當時好了,可是過不了多久又感冒了。

可以說,氣虛感冒是感冒中比較常見的類型,此類型感冒發病後惡寒重,發熱輕,體溫一般在36℃以下,骨節酸楚,肌肉疼痛。 飲食不節,勞倦傷脾,脾胃氣虛都會導致本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氣虛感冒主要在於脾胃不足,衛陽不固,最好的辦法是以補脾益胃,升舉陽氣,兼以疏散外邪。 我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補中益氣丸來治療此病。

不管是脾氣虛所引起的感冒,還是其他什麼類型的感冒,我們都可以取風池、列缺、外關、大椎、合谷諸穴進行治療。

風池穴在項部,枕骨之下。 取穴時,用拇指、食指從枕骨粗隆兩側向下推按至枕骨下緣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有酸麻感,即為此穴。

順便在這裡多說一些,我在臨床上也曾單獨使用此穴治療感冒。 方法很簡單,就是在風池穴上貼蒜片。 把新鮮的蒜頭去皮,切成毫米的薄片,然後將左右兩個風池穴處擦洗乾淨,塗上凡士林油,把蒜片貼在穴位上,然後用紗布固定好。 個小時後取下,每天1次,一般三五天就能見效。

列缺穴是肺經的絡穴,有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的功效。 此穴善於治療頭部、項背部病症,四總穴歌中便有“頭項尋列缺”的歌訣。

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位,它在前臂背側,腕背上2寸處。

大椎穴是督脈上一個重要的穴位,又是手三陽經與督脈交會穴,有“諸陽之會”之稱。 大椎穴在第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 取穴時,把頭低下,在脖頸上能看到一個特別突出的骨頭,此處的下部凹陷處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因此大腸經上的穴位可以治肺的病。

這幾個穴位是治療感冒的基本穴位。 平時感冒了,我們可以找這幾個穴位進行輔助治療。 每天對這幾個穴位分別按揉,每個穴位按揉33~55分鐘,以有酸麻感為宜。

4.高血壓並不可怕——高血壓從脾胃調治之法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很可怕,需要終身服藥,其實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在於其並發症。 對於高血壓本身,我們只要規律用藥,正確使用穴位,並做到生活有規律,血壓是可以控制的。

當人們感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到了醫院後醫生們會先給我們量一量血壓。 很多人可能從沒問過血壓究竟是什麼呢? 量血壓有什麼用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流動著的河水會不停地衝擊兩邊的堤岸,這時河水就會對堤岸產生一定的壓力。 而我們體內的心臟和血管共同構成一個閉合的迴路,心臟和血管推動血液在這個迴路中不停地流動。 當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動時產生一定的速度和壓力,這個對於血管壁的側壓力,醫學上稱之為“血壓”。 心臟收縮時的血壓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叫舒張壓。

通常我們所說的血壓都是指動脈血壓。 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時,血壓升高。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血壓應低於10/0毫米汞柱。 在清醒安靜狀態下次測量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單一或均超過以上值,則說明我們患上了高血壓病。

中醫裡並沒有“高血壓”這一病名,結合其症狀分析應歸屬中醫的“眩暈”、“頭痛”範疇。 臨床上將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常歸於肝腎,然而我們發現有些常見脾胃病導致高血壓,經用調理脾胃等方法治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調養

我們先來看看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是如何從脾胃入手來進行調養的。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頭痛,心悸,失眠多夢,或腰膝酸軟,舌質較紅,舌苔黃乾或薄少,脈弦緊而長。 前面我們說過,“治肝者當先實脾”,治療肝病當先使脾氣充實,因為肝氣過盛會克制脾土,導致脾出問題。 因此,對此型高血壓我們應以清肝瀉火、健脾益氣為主。

要清肝瀉火,我們可取百會穴、太衝穴、風池穴、肝俞穴、腎俞穴、行間穴、俠溪穴;健脾益氣我們可以取足三里穴、三陰交穴、中脘穴。

治療肝病當先使脾氣充實,因為肝氣過盛會克制脾土,導致脾出問題。 因此,對此型高血壓我們應以清肝瀉火、健脾益氣為主。

百會穴屬於督脈,與手足三陽經、足厥陰經相交,古人稱之為三陽五會之所。 頭是諸陽之會,刺激百會穴可以醒神開竅,可減輕高血壓帶來的頭昏、頭痛等症。 百會穴位於頭頂部正中線上,前髮際正中直上寸。

太衝穴作為肝經原穴,它能夠調動肝經元氣,疏肝理氣,平降肝陽。

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要穴。 “風池”有“蓄風的池子”之意,凡是跟風有關的病症(高血壓與風邪有關),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肝俞穴屬於膀胱經,是肝的背部俞穴,有疏肝利膽、降火退熱的功效。 肝俞穴在背部,當第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俠溪穴也是足少陽膽經上的要穴,主治頭痛、目眩等問題。 它位於足背外側,當第、第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三陰交穴是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風雲際會的重要穴位,而這三條經都與高血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而腎藏精,精又生血。 因此,治療高血壓選此穴一點兒錯都沒有。

以上穴位我們平時多進行按摩,用手指或按摩棒、筆帽等分別對每個穴位進行按壓33~55分鐘,天天堅持。

◇◇痰濕阻滯型高血壓的調養

在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裡,肝氣盛夾肝陽上亢已得到公認,而脾的運化失調造成的痰濕阻滯則常被忽視。

我們知道,肝火過旺克制脾土,脾胃被克制後,飲食的消化運輸就會發生障礙,造成水濕內生。 臨床上則表現為頭暈目眩,脹重疼痛,心悸胸悶,失眠多夢,不愛吃東西,嘔惡痰涎,或見腳部出現浮腫,舌胖大,苔白膩。

在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裡,肝氣盛夾肝陽上亢已得到公認,而脾的運化失調造成的痰濕阻滯則常被忽視。

水濕夾熱,時間長了就會生痰;肝木剋脾土太過,久了就會導致氣滯血淤。 痰濕熱積滯於血管就會使血管變硬,肝氣太旺夾肝陽上亢則交感神經緊張度高而使血管攣縮,兩者互相作用共同引起了血壓的持續升高。

我們在選穴調養時,應以中脘穴、內關穴、豐隆穴、解溪穴為主。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一般的胃病它都能治;內關穴主治胃、心、胸的病;豐隆穴是專門化痰的;解溪穴是胃經要穴,有舒筋活絡、清胃化痰、鎮驚安神的功效。

它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 取穴時,先用大拇指按這個交接處,然後抬一下腳尖,馬上就會有一條硬筋把手給彈開了,硬筋旁邊的窩即是此穴。

以上幾個穴位平時多進行按摩或艾灸,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或艾灸13~50分鐘,天天堅持才會有效果。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很可怕,需要終身服藥,其實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在於其並發症。 對於高血壓本身,我們只要規律用藥,正確治療,並做到生活有規律,血壓是可以控制的。

5.脾胃失調惹“脂”上身——高脂血症從脾胃調治之法

高脂血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非常危險,有人稱之為“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為它發病時不易被察覺,人們稍不注意就會惹“脂”上身。

我們平時所說的“血脂”是血液中各種未與脂蛋白結合的脂類(如甘油三酯、膽固醇等)和各種脂蛋白的總稱。 其中,對人體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有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那什麼是高脂血症呢? 它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漿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的一種的全身質代謝異常的一種病,它也叫“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非常危險,有人稱之為“無聲的殺手”,這是因為它發病時不易被察覺,人們稍不注意就會惹“脂”上身。

高脂血症在中醫裡同樣也沒有此病名,從中醫“補土派”的觀點看,脾胃失調是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 這包括兩個原因:一是現代人經常吃一些肥甘厚膩的食物,二是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思慮過度,傷及脾胃,兩者使脾失健運,轉化為痰濁。 我周圍也有很多高脂血症的朋友,他們多是因為平時飲食不節,情志不舒所致我為他們進行過針灸治療,但是這些人由於種種原因,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飲食和情志,所以病情也是時好時壞。 二是中年以後腎氣漸衰,腎之陰陽虛弱,相火妄動,致使肝陽上亢,肝木太旺克制脾土,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濕熱鬱結,內生痰濁。 因此,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

不管是以上哪種原因,高脂血症的直接原因都是脾胃失調,致使內生痰濁。 這種情況多見於肥胖者,平時經常感覺頭暈、脹痛,胸脘痞悶,嚴重的還會嘔惡痰涎,渾身沉重、沒勁兒。 我們在進行經絡調養時,應以健脾化痰為主,可選中脘穴、脾俞穴、內關穴、豐隆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重要穴位,它有健脾和胃,加強體內運化的功能,因此是降脂的首選要穴。

脾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穴,是脾的背俞穴,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功效。 它位於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寸。

豐隆穴可健脾和胃、利濕化痰、升清降濁,以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中的脂含量。 我們在臨床觀察通過針刺豐隆穴有明顯的降脂作用,尤其是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更強一些。

足三里穴能統治脾胃的一切疾病,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壯脾胃。

內關穴有明顯的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而且對心功能作用有明顯的效應。 我在臨床實踐中,通過針刺內關穴後復查,發現血脂大都趨於正常。

對這幾個穴,我們可以用按摩的方法來對身體進行保健,每天每穴按摩3~5分鐘,天天堅持,會有一定的化痰降脂功效。

我們還可以對足三里穴、神闕穴、懸鍾穴進行艾灸,以化痰濁懸鍾穴是膽經要穴,是身體的髓之會穴。 人體有大會穴,即由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八者精氣會聚的個穴位。 懸鍾穴是髓之會,骨髓在這裡匯集。 懸鍾穴是治療高脂血症的常用穴之一。 此穴在小腿外側下部,外踝尖上寸,腓骨前緣。 取穴時,正坐屈膝,從外踝尖向直上量取寸(橫指),腓骨前緣處即是此穴對以上個穴位,每穴每次用艾條溫和灸13~50分鐘,每天或隔天灸治1次,3~510次為1療程。

當然,高脂血症發病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不是簡單地一個藥方或幾個穴位就能治好的。 這幾個穴位無非是鞏固效果的,是起輔助作用的。 此外,要改善血脂狀況,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是不可或缺的。

6.脾虛失健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從脾胃調治之法

糖尿病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病,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糖尿病終將成為我們的手下敗將。

生活中我們要是聽說某某人得了糖尿病,肯定都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吃驚與同情,好像得了癌症似的。 其實,根本沒有這麼誇張。

糖尿病本身是血糖高,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它的並發症而已。 但我們若是及時控制住了糖尿病,不給並發症發作的機會,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我看過這樣一則信息:就是說有個人被診為糖尿病,他因此非常害怕,整天茶不思飯不想,就想自己死了怎麼辦;後來這個人真的死了,怎麼死的? 因為耽誤了治療,再加上情緒極度抑鬱,後來真的發生了並發症,人就這樣完了。 在我看來,這個人是被自己嚇死的。 如果他能正視這個病情,擺正心態,也不會有這個結果了。

糖尿病在中醫裡屬於“消渴”範疇,我們古人對此病早有論述,《素問·奇病論》載:“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這是黃帝與岐伯的一段對話,意思是,黃帝問岐伯:有的病人口中發甜,這是什麼病? 是怎麼得的? 岐伯回答道:這是由於食物的精氣向上氾濫,病名叫“脾癉”。 正常情況下,飲食到了胃以後經過初步的消化,再由脾運化至全身。 如果脾有熱,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症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 得了這種病的人平時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 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時間長了就轉成消渴了。

在這裡,“脾癉”類似於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如果防治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消渴,即臨床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中醫認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上消屬肺,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中消屬胃,表現為多食善飢;下消屬腎,以多尿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1多飲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現為口渴,平時多喝水才會感覺舒服一點這是肺熱津傷所致。

我曾接待過這樣一位病人,他的餐前血糖高達1.,平時他的飯量倒還正常,就是愛喝水。 他說自己感覺口渴,每天最少要喝兩暖壺的水,晚上排尿也比較多,整天感覺全身無力。 像這位病友一樣,很多醣尿病病人也會出現口渴多飲的症狀。

對於這種情況,我常用針灸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來進行調節。

肺俞穴雖屬於膀胱經,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氣聚集的地方對於調節肺臟有很好的功效。 找肺俞穴時,先低頭,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此處是第頸椎的棘突,往下數個這樣的突起是第胸椎棘突,再往兩邊1.寸處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

魚際穴是肺經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大約相當於第1掌骨中點橈骨的赤白肉際處。

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氣聚集的地方,對於調節肺臟有很好的功效。

平時多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對血糖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熱,它的輸布津液的功能受損,便會引起胃燥津傷,脾陰虛耗,中焦脾胃的運化就會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中消症狀。

消谷善飢是中消典型的症狀。 什麼是消谷善飢呢? 它是由中焦熱盛所致的胃內食物消化快的症狀,也就是說你不停地吃,但老覺著餓。 為什麼這樣呢? 就是因為燥熱傷胃、胃火熾盛所致。 《靈樞·大惑論》載:“胃熱則消谷,谷消故善飢。”

此時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身體減負,調理身體,修復疲憊不堪的脾胃。 這時你的主食不能吃得過少(主食應當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而定);平時要少食多餐,可將每天飲食總量分配到3~5餐中;也不要因為怕油膩而單純吃素,要做到葷素搭配。

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 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調節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自對應的脾和胃的功能。 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寸。 胃俞穴在背下部,於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線向左右兩側用食指、中指併攏量取2橫指處即是此穴。

多尿

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多尿,我們可以通過多按摩腎俞穴、太谿穴、三陰交穴來調節腎的功能。

體重減少由於胃的無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導致脾熱。 胃熱、脾熱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人體消瘦乏力。

◇◇脾虛失健是糖尿病發病的根本,調理脾胃才是治病之本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自對應的脾和胃的功能。

我們可以通過多按摩腎俞穴、太谿穴、三陰交穴來調節腎的功能。

如果脾之氣陰不足,則脾氣不升反降,氣虛下陷,運化失權,水穀精微無以化生,則上不能奉心肺則燥熱,下不能滋肝腎則陰虛。 陰虛燥熱又可傷及脾陰而不能化生津液,成為消渴。 李東垣也指出:“脾氣不足,則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飲。”

可以說,糖尿病的根本病機是陰虛燥熱,而陰虛燥熱是由於脾氣虛弱不能像平常一樣運化水穀精微,失去“遊溢”與“散精”的作用,使食入的水穀鬱而化熱,又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使胃陰不足,從而導致陰虛燥熱。 所以,糖尿病患者有一個典型的病症表現就是渴飲多尿。

綜上所述,我們說糖尿病的發病之本在於脾虛。 因此,我們要養好糖尿病貴在調理好脾胃。 在經絡方面,我們可以多按摩上面所提到的幾個穴位。 使用時,你可以看自己“三消”症狀哪個更嚴重。

經常口渴多飲的,可以多按摩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經常感覺餓的,要多照顧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比如說,經常口渴多飲的,就可以多按摩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經常感覺餓的,就要多照顧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經常多尿的,可按摩腎俞、太谿、三陰交等穴。

此外,治糖尿病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穴位,叫胰俞。 它在第胸椎的棘突下旁開1.寸,在背部的膀胱經循行線上。 根據近部取穴原則,它對控製糖尿病病情很管用。

在飲食上,糖尿病人由於是脾腎俱虛,平時還要多吃補益脾腎的食物,像蕎麥、玉米麵、燕麥片、大豆及豆製品和新鮮的綠葉蔬菜等;還要遠離生冷、甜膩之品。

總的來說,糖尿病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病,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糖尿病終將成為我們的手下敗將。

7.胃不和則臥不安——失眠從脾胃調治之法

胃安則眠寧”,只要我們將脾胃調理好了,使脾胃的運化如常,那麼想獲得優質的睡眠就真的不是夢了。

失眠幾乎是現代人最常遇到的問題,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失眠問題。 正常情況下,因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環境不適而出現的偶爾失眠並不算是失眠的病理範疇。 只有經常性的睡不著,才能稱之為失眠症。 在中醫學裡,失眠屬於“不寐”的範疇。

◇◇脾胃不和導致的失眠的調養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白領一族容易出現失眠症狀,多是因為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脾胃不和造成的。 俗話說得好,“胃不和則臥不安”,一個人的脾胃不和,晚上怎麼能睡好覺呢?

我有一位白領朋友,按理說他平時工作壓力不是很大,天生是一個樂觀派。 但是他有一個特點就是飲食上無規律,平時不愛吃早餐,喜歡吃寒涼的食物,經常參加各種宴會活動,難免會暴飲暴食。 沒多久,他開始失眠了。 他說自己這幾天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覺得排泄道不暢、肚子總是脹脹的,有時候還感覺胸悶、心跳加快,這樣他就整晚整晚的睡不著,白天沒精神,工作沒效率。 像他這種情況就是因為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脾胃失和而引起的失眠。

脾胃不和為什麼會引起失眠呢? 脾胃不和,脾的運化功能失調,水濕滯留在體內,體內便濕氣旺盛,濕盛而化痰,痰熱上擾心神,人便會失眠。 脾胃不和的人,往往會出現胸悶、腹脹、口苦、痰多等問題。

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心主神明,心藏神,因此神門穴通治各種神誌疾病。

對於由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我們可以選神門穴、內關穴、百會穴、安眠穴,以養心神,再加上中脘穴、豐隆穴、內庭穴,以養脾胃。

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心主神明,心藏神,因此神門穴通治各種神誌疾病。 神門穴在手腕部,手腕掌側橫紋的尺側一端尺側的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取穴時,可以把手掌朝上,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從圓骨的後緣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條大筋,這條在筋的外側緣與掌後橫紋的交點即是此穴。

安眠穴是經外奇穴,是治療失眠的經驗要穴。 它在項部,翳風穴和風池穴之間。 取穴時,先找到耳垂後下方的凹陷處的翳風穴再找到項部大筋外側緣的風池穴,用手在兩點之間畫一條線,線的中點處即是此穴。

對這幾個穴位,我們可以採取按摩的方法,每天堅持按摩各穴位3~5分鐘,或對每個穴位進行溫和灸103~520分鐘。

◇◇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調養

中醫認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問題。 別看是心出了問題,但也與脾有關。 心與脾是母子關係,心火生脾土,而且心的功能活動也依賴於氣血的濡養,而脾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虛則化源不足,心失所養,就會出現失眠的問題。 《景岳全書·不寐》中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之不足,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這種失眠屬於心脾兩虛型的,往往會有多夢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頭暈目眩等證。

對於由心脾兩虛造成的失眠,我們可以選神門穴、內關穴、百會穴、安眠穴,再加上心俞穴、脾俞穴、三陰交穴。

心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經穴,是心的背俞穴,像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等證,都可以通過它來治。 心俞穴位於第胸椎棘突下,旁開1.寸。 取穴時,正坐或俯臥,在背部當第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每天堅持按摩以上各穴位3~5分鐘,或對每個穴位進行溫和灸103~520分鐘。 長期堅持,對改善睡眠狀況很有效。

正所謂“胃安則眠寧”,只要我們將脾胃調理好了,使脾胃的運化如常,那麼想獲得優質的睡眠就真的不是夢了。

“胃安則眠寧”,只要我們將脾胃調理好了,使脾胃的運化如常,那麼想獲得優質的睡眠就真的不是夢了。

8.肌無力多是脾虛惹的禍——重症肌無力從脾胃調治之法

重症肌無力主要是因為脾胃虛損所致。 脾主肌肉,脾有了問題,肌肉自然會出問題。

什麼是重症肌無力?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其實這種病比較常見它主要表現為肌肉無力,日重暮輕,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 本病一般多發於兒童及青少年,女性朋友要比男性多,但是到了晚年後發病者又以男性居多。 此病多侵犯眼肌、咀嚼肌、咽喉肌、面肌與四肢肌肉等。

重症肌無力在中醫裡屬於“痿症”範疇,“痿”即痿軟無力。 本病主要是因為脾胃虛損所致。 脾是主肌肉,脾有了問題,肌肉自然會出問題。

《靈樞·本神》載:“脾氣虛則四肢不用。”《難經·十六難》也說:“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因此,我們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所致。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穀,統血、主肌肉、四肢。 脾胃虛損,運化無能、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養而成為痿症。

很多人以為脾胃有問題多是小問題,事實上重症肌無力屬於頑固的慢性病,​​病情纏綿,經常反复。

我遇到過這樣一位小患者,得病那年1歲。 這個孩子的父母平時上班都很忙,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自己來做。 這個孩子也非常懂事,一般簡單的家務活都能自己做,從不用父母操心。 有一天,這個孩子突然覺得自己的右眼皮好像總往下垂,沒勁兒。 當時孩子的父母也沒注意,小孩子也沒說。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個孩子感覺自己的兩側上眼皮都抬不起來了,眼球轉動也不靈活了。 上午好一點,到了晚上就感覺難受。 後來,父母發現孩子最近不愛吃東西了,而且孩子吃點東西還感覺肚子脹。 父母感覺問題很嚴重。 於是,他們急忙找到了我來診治。

聽了孩子的自述和家長的介紹後,我又為孩子進行細緻的檢查發現其舌質淡,苔薄白,脈弱無力,最後診斷為眼肌型的重症肌無力,他這種情況多是由脾氣虛弱所致,所以治療上應以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為主。 我取脾俞穴、中脘穴、血海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並配攢竹穴、魚腰穴、太陽穴、四白穴,為其進行針灸治療。 經過幾個療程後,病情總算控制住了。

重症肌無力主要是因為脾胃虛損所致。 脾是主肌肉,脾有了問題,肌肉自然會出問題。

脾俞穴是脾經經氣輸注的地方,刺激此穴可以健脾益氣;胃的募穴中脘與胃經的合穴足三里施以針刺或艾灸,可使脾陽得健,運化有權;刺激三陰交穴可健脾助運;血海穴有補氣活血的作用。

脾俞穴、中脘穴、血海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四白穴、攢竹穴,這幾個穴位我們前面介紹過了,那麼魚腰穴、太陽穴在哪兒呢?

魚腰穴是經外奇穴,具有疏風通絡的作用。 它在額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取穴時,正坐或仰臥,在瞳孔直上,眉毛中。

太陽穴也是經外奇穴,它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 取穴時,我們可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連一條直線,從直線的中點外往後外方取1橫拇指處即是此穴。

重症肌無力恢復期者,可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每次每穴位按摩3~5分鐘;或對這幾個穴位進行艾灸也可以,每次每穴灸103~520分鐘。

重症肌無力雖與脾虛有關,但是由於五臟是息息相關的,脾胃虛損會進一步累及他臟。 因此,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辨證施治。

9.補脾以治咳嗽——咳嗽從脾胃調治之法

《素問·經脈別論》中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各種原因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不能運化水濕,生為痰濁,痰濁上乘,蘊貯於肺,出現咳嗽。

咳嗽是現代人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 中醫裡講,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因為發病時往往既有聲音,又有痰液,所以合稱為咳嗽,一說到咳嗽,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它與肺有關。 肺是一方面,因為肺主皮毛,外邪侵入人體,首先通過皮膚、毛髮侵犯肺部,使肺功能失調,從而引發外感咳嗽。 但咳嗽還有內傷的原因,內傷咳嗽的發生與其他臟腑是息息相關的。

咳嗽本身既是具有獨立性的一個病症,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且其他臟腑功能失調時,常會使內邪傷於肺,出現內傷咳嗽,因此《素問·咳論》中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脾胃與肺息息相關

那麼,咳嗽與脾胃又有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

從經絡及五行來說,肺與脾有母子關係。 肺屬金,脾屬土,脾土能生肺金,因此說脾是肺的母親,肺是脾的兒子。 當脾胃出問題時,脾土不能生養肺金,就會導致肺氣不足,皮毛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引發感冒、咳嗽等。

從氣血方面來看,肺是主呼吸之氣,又主一身之氣,而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泉。 肺主一身之氣是以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為前提的。

從氣機升降來看,我們知道脾胃升降是臟腑氣機升降的樞紐。 如果一個人經常咳嗽,肺氣就會上逆,這樣就會影響脾胃的升降功能。 而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脾胃失調,一方面會使肺的氣機更加紊亂,另一方面脾土不能生肺金,就會使得肺的宣發肅降失常。 這時咳嗽越來越不容易好,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想要調理好肺氣,一定要先調理好脾胃中焦之氣。

中醫認為,在“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的病理過程中,痰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痰是臟腑功能失調,津液輸布障礙,或邪熱傷津,煉液而成的。 脾虛易生痰。 脾是主運化的,《素問·經脈別論》中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各種原因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不能運化水濕,生為痰濁,痰濁上乘,蘊貯於肺,出現咳嗽。

◇◇脾虛易生痰,補脾以治咳嗽

脾虛容易生痰,所以我們通過補脾來治療咳嗽。

有這樣一位患者,有一年冬天裡發生了咳嗽。 治了幾次,雖有效果,但咳嗽還是反復發作,咳聲低沉而粗重,痰也比較多。 而且當痰咳嗽出來之後,就不咳嗽了。 吐出的痰多黏膩或稠厚成塊,顏色發白。 如果在每天早晨吃完飯後或吃得有點多的時候,痰就會變得更多。 平時吃了太多的油膩食物也會加重病情,有時還會感覺胸悶脘痞,噁心想吐,不愛吃東西,身體也沒有勁兒,大便溏薄。 我發現其舌苔白膩,脈濡滑。 我判斷這是痰濕蘊肺所致的咳嗽。

像他這種情況多由於平時貪食生冷或肥甘厚膩的食物,使得脾胃受損所致。 脾胃本身是運化水濕的,脾胃功能失調就會使水濕停聚,內生為痰,上漬於肺,阻塞氣道,影響氣機出入,因此出現咳嗽反復發作的症狀。 為什麼早晨痰多呢? 這主要是因為夜間的痰常留至早晨起床時排出。 為什麼吃了甘甜油膩的食物也會使得痰多呢? 這是因為甘甜油膩的食物本身就不易消化,而脾胃不能很好地進行消化,就會聚濕生痰,越聚越多,使得病情加重。

對於由痰濕蘊肺所致的咳嗽,我們在臨床上以健脾化濕、調補肺氣為主。 按摩選穴主要以太淵穴、肺俞穴、脾俞穴、太白穴、豐隆穴、合谷穴為主。

它是肺經中原氣聚集最多的地方。 此處就相當於肺經的源頭,肺氣由這裡源源不斷地運往全身各處。 刺激此穴就相當於深挖井一樣,把肺氣源源不斷地挖出來,並輸送到全身。

太淵穴配肺的背俞穴肺俞和脾的背俞穴脾俞,可以健脾化濕、補益肺氣。 再加上胃經上的豐隆穴和大腸經的原穴合谷穴,可以調和胃氣,使氣行津布,以化痰補肺如果是咳嗽兼有喘的人可加定喘穴。 定喘穴是經外奇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取穴時,正坐低頭或俯臥,此穴就在後正中線上,第頸椎棘突下定大椎穴,定喘穴就在旁開0.寸的地方。 如果有胸脘痞悶的症狀,可加足三里穴和內關穴。

以上穴位我們平時可以多進行按摩或艾灸,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或艾灸103~520分鐘。

除了多刺激穴位外,咳嗽病人平時還應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內正氣,注意保暖;飲食上要少吃辛辣厚味的食物,一定要戒掉菸酒。 工作上,要少勞累,多注意休息;情誌上,要遠煩惱,少生氣。

10.痰為哮喘的“宿根”——哮喘從脾胃調治之法

哮喘緩解期,應注意固本,以培補身體的元氣,防止疾病復發,這時應側重健脾,助其運化能力,以消除痰濁內生的根源。

就如同咳嗽一樣,哮和喘雖然連在一起說,但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哮是一種發作性的痰鳴聲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間有哮鳴音為主症;人之所以會發出哮鳴,是由於呼氣受到了阻礙、擠壓,進而產生了高頻的尖銳的聲音。 喘是指吸氣節奏加快,就像是我們跑完步後呼呼帶喘那種感覺。 《說文》中的解釋是:“喘,疾息也。”哮和喘同時發作,合稱為哮喘。

◇◇哮喘的“宿根”是痰

中醫認為,哮喘有“宿根”,這個“宿根”就是痰。 朱丹溪認為,哮喘專主於痰。 哮喘的病因以痰為主,為宿痰內伏於肺,遇到外感因素就會被誘發。

產生痰的原因有很多,像平時我們飲食不注意節制,貪食厚味肥甘,酗酒,損傷脾胃,脾虛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失職,則水濕內生,濕聚成痰;經常吸煙的人也會生痰。 痰伏於內,膠結不去,於是這就成了哮喘的宿根。 《醫宗必讀》載:“脾土虛弱,清者難升濁者難降,留中滯隔,凝聚為痰。”《醫方集解》也認為:“痰之生由於脾氣不足,不能致精於肺,而痰以成者也。”

脾和肺是母子關係,脾為母,肺為子,脾胃虛弱,土不能生金會累及肺氣不足。 肺主皮毛,外邪侵襲身體首先會侵犯皮膚和毛髮肺虛衛外不固,正氣虛弱,就容易感受外邪,外邪與痰氣相搏,自然會誘發哮喘。

中醫認為,哮喘緩解期,應注意固本,以培補身體的元氣,防止疾病復發,這時應側重健脾,助其運化能力,以消除痰濁內生的根源。

在哮喘的緩解期,我們可以選尺澤穴、內關穴、足三里穴、豐隆穴進行保養。

尺澤穴是肺經的合穴,合治內腑。 尺澤穴在肘橫紋上。 取穴時,把手掌朝上,肘部微微彎曲,先在肘彎裡摸到一條大筋,該條大筋的橈側緣肘橫紋的交點即是此穴。

內關穴有寬胸理氣、宣肺平喘、降逆止嘔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補脾胃的要穴;豐隆穴是專門化痰的,與痰有關的病都可以找它來治。

哮喘病人在緩解期可多按摩或艾灸以上穴位,每穴位每次可按摩3~5分鐘,艾灸可進行103~520分鐘。

脾和肺是母子關係,脾為母,肺為子,脾胃虛弱,土不能生金,會累及肺氣不足。

◇◇哮喘病的穴位貼敷法

哮喘病人還可以使用穴位貼敷的方法進行調養。 在臨床上,我常在三伏天用穴位貼敷來治療哮喘,這就是中醫裡常說的“冬病夏治”。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按照時令夏至後的第個庚日即為三伏的第一天(頭伏),這個時候陽氣達到頂峰,是一年中最炎熱、最潮濕的季節。 可以這樣認為,“伏”就是天氣太熱了,人們宜伏不宜動。 三伏天雖熱,但也有個好處,這段時間是治療哮喘的最佳時機。 中醫認為春夏宜養陽,在三伏天保養好身體的陽氣,使其充沛可以預防控制冬天哮喘病的發作,這也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

如果是哮喘,且痰多咳喘上氣者,可將天南星0克、白芥子0克研成細末,過篩,然後再用薑汁把藥末調勻成糊狀,貼在湧泉穴和中脘穴上,並用紗布固定。

如果哮喘時,面色發紅,喘氣粗大,鼻孔總感覺有熱氣,可取芫花100克,桃皮0克,濃煎取汁,然後用一塊紗布放入藥汁中泡一會兒,取出貼在膻中穴(在胸部,身體前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的中點)和定喘穴上。 等藥乾了以後馬上再換1塊,在這兩個穴上輪換浸漬,每次3~5小時。

治病要治本。 痰為哮喘的“宿根”,只要我們把痰制服了,哮喘的問題就會從根子上解決掉。

11.讓中氣每一天都固護好胃——胃下垂從脾胃調治之法

和肺是母子關係,脾為母,

胃下垂是因為脾氣虛,中氣因而下陷,中氣虛則不能升提,使胃體下垂。 艾灸對脾胃有明顯的強健作用,可增強胃的張力。

什麼是胃下垂? 就是和正常人的胃相比,位置低了一些,如果胃下垂到肚臍23~5指處,我們就稱之為胃下垂。 生活中,有些人吃飽後,常常解開皮帶釦子,讓肚子放鬆放鬆。 其實,這樣不好,會造成腹腔內壓的下降,導致胃下垂。

一般來說,從事長期站立工作的人容易胃下垂,像教師、售貨員等。 此外,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是胃腸疾病進行性消瘦的女性朋友,也容易得這種病。

脾氣健旺,方能使機體內臟不致下垂;如果脾氣下陷,就會出現腹部脹墜、內臟下垂、脫肛久痢等現象。

有這樣一位女士,人長得很漂亮,就是太瘦了。 為了保持現在的體形,她仍然節食減肥。 就在最近,這位女士感覺自己的胃有點不舒服,有時還有噁心、頭暈、胃部下墜的感覺。 來到醫院一檢查,結果是胃下垂——因為過度節食所致。 過度節食導致胃腸功能差,中氣下陷,進而引起胃下垂。

從中醫角度來看,胃下垂是脾出了問題。 我們說過脾有升清的作用,此外它還有一個升提的作用。 所謂“升提”就是說脾氣有維持人體內臟在一定位置上的功能。 因此,脾氣健旺,方能使機體內臟不致下垂;如果脾氣下陷,就會出現腹部脹墜、內臟下垂、脫肛久痢等現象。 胃下垂就是因為脾氣虛,中氣因而下陷,中氣虛則不能升提,使胃體下垂。

臨床上,我常採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療中氣下陷所致的胃下垂。 有一位女性患者,是一名教師。 她自訴一年來,經常感覺腹痛、腹脹,當時也沒注意,後來症狀越來越嚴重。 有時還伴有腹瀉或便秘,不愛吃東西,感覺身上沒勁兒,頭暈,失眠。 後經胃腸鋇餐透視提示是胃下垂。 我發現其苔白脈沉無力,為中氣下陷所致。 後來我取百會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為其進行艾灸治療。

其中,百會穴屬於督脈與三陽經交會穴,灸此穴能使陽氣旺盛,有提升固攝之力;氣海穴總調下焦氣機,可培補元氣;足三里穴能調理脾胃以助運化,使胃收縮加強,增強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中脘穴對胃部的功能具有較強的調節作用灸之可使胃下緣升高,胃蠕動增強。

艾灸時,對每個穴位進行溫和灸103~51分鐘,以得氣為度,如出現酸、麻、脹、蟻行感等。 共治療個療程,症狀有了明顯改善。

敷臍法也可以改善胃下垂的情況。 可取蓖麻仁10克,五倍子克,然後將二者搗成泥糊狀,貼敷在肚臍上,每天早1次,隔天換藥1次。 一般敷藥6次左右就有明顯的改善。

胃下垂患者平時還要做到少食多餐,細嚼慢嚥,食物以細軟為主,減少辛辣食物的刺激。 平時還可以通過按摩胃脘部的方法以提升胃。 按摩時,張開手掌,掌根放在胃底部的下緣,手指用力深按由下而上,慢慢地向上托舉,動作緩慢而均勻,每次托舉厘米左右,並逐漸加大力度。

12.獻給慢性胃炎者的福音——慢性胃炎從脾胃調治之法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於現代人飲食不節制,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或經常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再加上有些人還經常吸煙和酗酒,使脾胃受損,以致胃失和降,氣機阻滯所致。

慢性胃炎在中醫裡屬於“胃痛”的範疇,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要症狀。

中醫認為,慢性胃炎主要是由於現代人飲食不節制,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或經常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再加上有些人還經常吸煙和酗酒,使脾胃受損,以致胃失和降,氣機阻滯所致。 或因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橫逆犯胃;或肝鬱化火,耗傷胃陰;或病久氣滯血淤,阻滯胃絡等引起。

慢性胃炎在臨床辨證上主要有脾胃虛寒型和肝氣犯胃型。

◇◇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調養

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多是因為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

我有一位經常跑業務的朋友,他在業務忙時根本無暇顧及吃飯,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的。 後來,他就感覺胃有些隱隱作痛,平時喜歡吃熱的東西,胃難受的時候按著會感覺舒服,餓的時候疼痛明顯,吃東西後就會有所緩解,平時食慾也不怎麼好,有時還泛吐清水,渾身無力,四肢冰涼。 剛開始,他以為是消化不良,也沒有太在意。 有一次,他肚子疼得受不得了,去醫院檢查,結果是慢性胃炎。

吃了幾次藥後,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後來他找我幫他做調養。 我發現其苔薄白,脈細弱,屬於脾胃虛寒型的胃炎。 我為其溫針(在針入皮下的毫針柄上,或針體部用艾絨燒熱,使熱通過針體傳入體內)足三里穴、內關穴來治療。 此法具有溫陽散寒、補益脾胃、溫通經絡、活血化淤的功效。 經過兩個療程後,他的各項症狀明顯減輕。

對於此類型的胃炎,我們平時可以通過按摩來進行調養。 每天堅持按摩足三里穴、內關穴、腎俞穴、氣海穴各3~5分鐘。

我們還可以採用敷臍法來進行調養:取娑羅子、水菖蒲、乾薑、食鹽各適量搗爛,烤熱後敷於臍部,同時開水沖服催吐。 對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引起的胃痛很有效果。

◇◇肝氣犯胃型慢性胃炎的調養

肝氣犯胃型慢性胃炎,是因為肝氣太過克制脾土,導致胃脘部飽悶不適或脹滿疼痛,吃完東西後病情加重,痛無定處,常伴有氣頻繁,放屁後感覺舒服。 這時我們可以選肝俞穴、梁丘穴、陽陵泉穴、太衝穴進行按摩。

肝俞穴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膽、理氣止痛的功效。

此穴在第胸椎棘突下,旁開1.寸。 取穴時,俯臥,在第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寸處。

陽陵泉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膽的下合穴。 此穴在小腿的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處。 取穴時,正坐,屈膝成0°,在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能看到一個凹陷,陽陵泉穴即在此處。

梁丘穴是胃經的郄穴,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

以上穴位搭配互用,有很好的舒肝健脾之功效,可在每天分別對每個穴位進行按摩3~5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宜。

敷臍法也可緩解此類型胃炎引起的胃痛:取川楝子、元胡、香附各6克,沉香克,共搗成末,再用適量的薑汁調成糊狀,敷於臍部,外邊用紗布固定住。 每天換藥1次。

由於飲食因素在慢性胃炎發病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防治胃炎的關鍵。 平時在飲食上,我們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肥、甘、厚、膩、辛辣等食物;宜細嚼慢嚥,切忌暴飲暴食及食無定時;注意飲食衛生;少飲烈酒及濃茶。

13.讓準媽媽一天比一天舒服——妊娠嘔吐從脾胃調治之法

女性懷孕時,胎氣上逆,臟腑功能失常,導致胃失和降,從而引起妊娠嘔吐。

很多孕媽媽在懷孕的前個月時間內,會出現妊娠嘔吐反應比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偏食挑食、身懶發困、頭暈倦怠等。 像這種情況一般在個月後就會自行消失。

妊娠嘔吐的症狀有輕有重,有個別孕婦嘔吐嚴重,幾乎是吃什麼吐什麼,甚至喝口水都會吐,嚴重時會吐膽汁,身體日漸消瘦還有的孕婦甚至聞到食物的氣味也會出現噁心、嘔吐,不能正常進食。 一般多發生在早晨,因此也稱之為“晨吐”。

中醫認為,妊娠嘔吐主要由沖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胃位居於中焦,是受納腐熟水穀的,其氣以降為順。 外邪、飲食、情誌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臟腑失和,從而影響胃的功能,使胃失和降,水穀逆氣上沖,引起嘔吐。 女性懷孕時,胎氣上逆,臟腑功能失常導致胃失和降,從而引起妊娠嘔吐。

妊娠嘔吐主要有脾胃虛弱和肝胃不和兩種類型,下面我分別介紹一下:

◇◇脾胃虛弱型妊娠嘔吐的調養

有這樣一位女性患者她在懷孕後,經常噁心嘔吐,最後實在沒什麼可吐的了,就吐清水,受不了食物的氣味,口淡無味,精神疲倦,天天想睡覺。 我為其檢查發現其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

她這種情況就屬於脾胃虛弱型的妊娠嘔吐。 這有可能是因為她本身脾胃虛弱,懷孕後衝脈氣盛,上逆犯胃,導致胃失和降;或脾虛運化無力,導致痰飲留滯,隨沖氣上逆導致嘔吐。 像她這種情況治療應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為主。 後來,我在其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公孫穴上進行艾灸治療。 幾個療程後,效果顯著。

在這裡,中脘穴、足三里穴分別為胃經募穴與合穴,灸之以和胃降逆;配衝脈交會穴公孫,既可健脾和中,又能平降上逆之衝氣;平時我們也可以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每穴每次按摩3~5分鐘。

內關穴有和胃理氣、寬中止嘔的作用,為治療嘔吐的要穴。

◇◇肝胃不和型妊娠嘔吐的調養

女性朋友在懷孕後會以陰血養胎,這時肝陰不足,肝氣有餘,夾沖氣上逆犯胃,就會導致噁心嘔吐。 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酸水或苦水,胸滿脹痛,噯氣嘆息,有時頭痛、頭暈,莫名煩躁,口中乾渴,精神抑鬱。 這時治療或保養應以平肝和胃、降逆止嘔為主。

在調養上,我們可以取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太衝穴進行按摩或艾灸。 之所以配肝經原穴太衝,是因為它有疏肝理氣降逆的功效。 可以對以上幾個穴位每次每穴按摩3~5分鐘,或每次每穴艾灸103~515分鐘。

女性朋友在懷孕後會以陰血養胎,這時肝陰不足,肝氣有餘,夾沖氣上逆犯胃,就會導致噁心嘔吐。

除了以上方法外,還可以進行拔罐治療。 主要穴位取脾俞穴肝俞穴、胃俞穴、內關穴;配穴,如果是脾胃虛弱型的,可加足三里穴、中脘穴;如果是肝胃不和型的,可加期門穴、太衝穴。 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它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寸處。

拔罐前,先對穴位局部進行常規的消毒,用閃火法將適當大小的玻璃火罐拔於所選穴位上,留罐103~51分鐘,視病情輕重選擇每天進行1次或隔天進行1次,10次為1療程。

為了緩解妊娠噁心嘔吐的症狀,我們還要從飲食上加以調節。 這時的食物一定要清淡,沒有必要太過於注重營養,也不要強迫自己吃很多的東西,依照自己的口味吃東西;食物可以吃得偏乾一些不要喝太多的水,這樣可以有效抑制嘔吐。

14.產後可以不水腫——產後水腫從脾胃調治之法

脾胃是負責運化的,脾胃虛弱則水濕運化不利,多餘的水分積聚在體內就會形成水腫。

很多年輕的母親生完孩子後常抱怨:剛生完孩子後身體不瘦反而腫脹了,尤其是腳脹得像包子似的。 坐完月子後雖然消退了不少可還是一直保持輕度的浮腫,有時候用手指一按就是一個坑兒。 還有的產婦,不僅身上有水腫,而且還常腰酸背疼,渾身無力,心慌氣短。 到醫院檢查也沒什麼毛病。

一般情況,由脾胃虛弱引起的產後水腫比較多。 脾胃是負責運化的,脾胃虛弱則水濕運化不利,多餘的水分積聚在體內就會形成水腫。

其實,這就是女性產後的常見問題,即產後水腫。 一般來說,產後水腫在坐完月子後大多都不治而愈,也有個別人需要調養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但不管怎麼說,產後水腫總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兒,能儘早解決當然是件好事。

一般情況,由脾胃虛弱引起的產後水腫比較多。 脾胃是負責運化的,脾胃虛弱則水濕運化不利,多餘的水分積聚在體內就會形成水腫。

有這樣一位女性朋友,今年0歲,剛生完小寶寶,整個人也“胖”了一圈,尤其是大腿和腰部水腫得厲害,手腳冰冷。 平時也不怎麼愛吃東西,大便溏稀,小便很少,有時腹部經常脹痛,渾身無力,精神也不好。 她的老公也是很著急,在我的診室裡一直搓手、嘆息。 我笑著說:“這是小問題,你就放寬心吧,一點都不用急。”

像這位女士的情況屬於脾胃虛弱型的產後水腫。 我選了中極穴、關元穴、脾俞穴、腎俞穴,用艾條分別艾灸每個穴位,以皮膚發紅為宜。 每天1次或者隔天1次。 我又將具體方法詳細教給了她老公,讓他回家為老婆做艾灸,並笑著對他說:“這可是你表現的最好機會了。”這兩人臨走時又是一番感謝。

水腫患者平時還可以從飲食入手。 像紅豆、薏米啊,都是很好的消腫食物。 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 它與老薑一同煮湯服食,對產後下肢水腫有很好的療效。 薏米有健脾滲濕、除痺止瀉的功效,將它與紅豆、老薑一同煮湯食用,也有很好的利水滲濕、健脾消腫的功效,是產婦去腫的上好食療。

產婦平時的飲食上要保持清淡,適當多吃一些魚類;睡前最好少飲水;還要杜絕生冷食物,這些東西是最容易傷害脾胃的,一定要遠離。

15.從根本上告別肥胖——肥胖從脾胃調治之法

肥胖與五臟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從脾胃的角度來說,脾胃功能失調才是肥胖的根本原因。

看自己是不是肥胖,可以先了解一下自己的體重指數,即BMI指數(BodyMassIndex,簡稱BMI)。 這個體重指數如何計算呢? 有個公式:

BMI=體重(kg)/身高2(m2)。

根據這個公式,再根據我國成年人的體重指數標準(正常體重:1.≤BMI<2.;超重:BMI≥2;肥胖:BMI≥2),我們就能判斷出自己的體重是不是超標了。

客觀地說,肥胖與五臟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從脾胃的角度來說,脾胃功能失調才是肥胖的根本原因。 現代人因為長期的飲食不節,導致脾胃運化失調,以致攝入的水穀精微不能轉化成我們身體需要的能量,而是轉化成痰濕,淤積在體內,從而形成肥胖。 而且有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大腹便便。 這種情況在中年女性朋友當中比較突出,但是現代男性朋友也有向此靠攏的趨勢。

中脘、天樞、豐隆這個穴位同用,可調臟腑、化痰濁、消濁脂,治療肥胖的效果顯著。

一般來說,這種脾胃失調所致的肥胖者多為痰濕體質。 這種人除了大腹便便外,還表現為愛出汗,且多黏膩;平時感覺肢體酸困沉重,渾身不舒服;有時還會感覺頭暈、胸悶、心悸、胸腹脹滿。 觀察這些人的舌頭,舌體多胖大,舌上有齒痕,舌苔厚膩或白滑,脈濡滑。

元代醫學家朱丹溪曾說過:“肥人多濕”“肥人多痰”。 這充分說明肥胖者與痰濕有很密切的關係。 而痰濕的產生無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外因,主要與飲食有關。 正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內濕,多因久病脾虛或飲食不節、貪食生冷、嗜飲酒類,損傷脾氣,以至脾陽不振,運化失司,氣化不利。 ”二是內因,與脾之健運有關。 脾喜燥惡濕,如脾虛中陽不振,運化失司,則水濕凝聚不化,留中滯膈,化而成痰。

如果你的肥胖是此種類型,那我們在調養脾胃上下功夫,便可以輕鬆完成一次減肥之旅了。 這裡我向大家推薦個穴位,外加一個摩腹法。

這個穴位是中脘穴、天樞穴、豐隆穴。 中脘穴是腑的會穴、胃的募穴;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豐隆穴是祛濕除痰的要穴。 這個穴位同用,可調臟腑、化痰濁、消濁脂,治療肥胖的效果顯著。

日常使用時,我們可以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即可;也可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每個穴位進行1分鐘左右,天天堅持,效果顯著。

如果再配合摩腹法,不僅可健脾開胃,還可去除小肚子,讓你不再大腹便便。 摩腹時,按順時針方向,順著腸子運動的方向推,每天堅持摩腹半小時左右會有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飲食中,我們還要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如薏米、蓮藕、大棗以及各種豆類食物。 當然,堅持體育鍛煉也是一個不錯的減肥法。

16.可以還原的美麗——青春痘從脾胃調治之法

青春總是美好的,偶爾的“痘你玩”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積極挖掘身體抵禦外邪的潛能,一切身心上遭遇的問題都會還原為一個美麗的真實!

無論是男性同胞,還是女性朋友,誰都想擁有一張漂亮光滑的臉,可是小小的青春痘卻打破了很多人的夢想。 這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 因為青春痘並不僅僅是你臉面的事,而且它能打擊你在人前的自信心。

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我們認清了青春痘的本質那麼一切問題就不再是什麼問題了。

青春痘多長於年輕人的面部及胸、背、肩等部位。 通常是圓錐形的小紅疙瘩,有的有黑頭。 從中醫角度來看,青春痘有很多類型但以肺胃火盛型為最常見。 這主要與他們日常飲食不節有關,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受損,肺胃鬱熱,上蒸顏面而形成此症;此外不良情緒也會誘發此病。

此類型的青春痘以女孩子居多,多發生在臉上,尤其是額頭、面頰、鼻子旁,皮疹炎症明顯,或有膿皰,伴有口臭、口乾,小便發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數。

◇◇背俞穴挑刺法治愈青春痘

我在臨床上治療肺胃火盛型的青春痘,常用腰背部的背俞穴進行挑刺治療。 比如說,對背部的胃俞、肺俞等穴進行挑刺治療,效果顯著。

在出門診時,我經常遇到很多女中學生患有此型的青春痘。 有一天,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上高中的女兒來找我。 小女孩有些羞怯,臉上還蒙著一塊紗巾,只露出兩隻眼睛。 孩子的家長告訴我:“前一段時間,這孩子的臉上就一直長痘痘,現在已經很多了。也不學習了,整天呆在家裡,悶悶不樂,讓人好不心疼……”

後來,我讓這個孩子把麵紗摘下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只是嘴唇周圍,兩面頰、鼻子旁邊出現了幾個膿瘡性青春痘。 右面頰處下頜處稍為嚴重一點,有斑痕,顏色微紅。 這時,女孩子開始哭上了,情緒有點激動:“李教授,你救救我吧,我現在真是沒臉見人了。”我倒是被她逗樂了,“至於嗎?這點小情況我手到病除。”聽了我的話,女孩子頓時安靜下來了。

我又問了問病情,女孩說有時感覺痘痘有點癢痛,而且每次在月經來之前症狀會加重,自己的情緒也變得急躁,大便有些幹。 用了一些塗抹的藥物也沒什麼效果。 後來,我為其又做了詳細的檢查,發現她就是肺胃火盛型的青春痘,我對其背部俞穴——肺俞、胃俞等穴進行穴位挑刺療法,以清其肺熱和胃熱。 幾個療程下來,孩子臉上的痘痘就不見了。

之所以在這裡我不提詳細的做法,是因為對於稍重一點青春痘來說,我的建議是最好去醫院進行詳細治療,何況穴位挑刺療法並不是誰都能做的。

對於較輕的肺胃火盛型的青春痘,我們可以採用對肺俞穴、胃俞穴、內庭穴進行針刺放血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內庭穴是胃經的滎穴,它天生就是胃火的剋星,專瀉胃火的。

很多人可能一聽放血就有些害怕,其實你去醫院化驗血時,醫生用採血針在你手指肚上紮一下並擠出幾滴血這兩者的原理是一樣的,你害怕過嗎? 而且也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的疼。 當然天生暈血怕疼的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家里平時可以備一個採血針,必要時用採血針放血,也有很好的效果。

◇◇大椎穴上刺血加拔罐法,讓你告別青春痘

臨床上,我們還使用在大椎穴上進行刺血加拔罐的方法治療此類型的青春痘。

在大椎穴上放血可瀉肺胃蘊熱,起到條達氣機、瀉熱散結、活血化淤的作用。 我每週出完門診後,都會讓我的學生為我在大椎穴上放幾滴血,每週都放1次,放完之後感覺精神氣爽,輕鬆很多。

對於較輕的肺胃火盛型的青春痘,我們可以採用對肺俞穴、胃俞穴、內庭穴進行針刺放血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具體操作時,先將大椎穴處的皮膚消毒,再用經過消毒的三棱針在大椎的局部皮膚上快速點刺大椎穴3~5下,點刺深度中等,然後立即在針刺部位拔火罐放血,放血量約3~5毫升,每週進行2次,次為一療程。 針刺大椎穴可清熱活血,疏通經絡,再配以拔火罐之法,可增強清熱活血的功效。

無論是用哪種方法治療,病人首先要遠離辛辣甘肥的食物,每天可用硫磺香皂洗臉兩次,千萬不要用手擠捏膿包,平時應多吃一些清淡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還要保持一個好心情。

青春總是美好的,偶爾的“痘你玩”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積極挖掘身體抵禦外邪的潛能,一切身心上遭遇的問題都會還原為一個美麗的真實!

在大椎穴上放血可瀉肺胃蘊熱,起到條達氣機、瀉熱散結、活血化淤的作用。

http://115.29.41.245/zhengqishuwu/8/cf27aaf0ba76407cab0c2f0f5e93af35/probation/OPS/chapter9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