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病,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在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它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施術於皮膚、經絡、穴位和病變部位,把阻滯在人體內的病理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排泄出來,使病變的器官、組織及細胞得到氧氣的補充而被活化,從而預防疾病及促進機體康復。
刮痧療法是指應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瓷匙、古錢、玉石片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或清水,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擠、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瘀血點,瘀血斑或點狀出血,通過刺激體表皮膚及經絡,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從而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活血化淤、清熱消腫、軟堅散結等功效。
刮痧療法同針灸療法一樣,起源於遠古時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砭石是大家所熟悉的針灸發展史上最原始的針具,它的作用是在人體表面進行壓、刮、劃、刺等操作的一種簡單工具,所以它也是刮痧治療的最原始的工具。據有關考古資料記載,砭石最早發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文物中。刮痧治病的病歷記錄最早見於《扁鵲傳》中。唐朝時期人們就已運用萱麻來刮治疾病。刮痧發展到明代,刮痧治病的記錄更詳盡、更具體,《醫學正傳》中記載:“治痧證,或先用熱水蘸搭臂膊而以萱麻刮之,甚者針刺十指出血,或以香油燈照視胸背,有紅點處皆烙之”。這種刮痧法,在中醫書中又稱“戛掠”,古人註解說:“戛,歷刮也。”可見,戛就是刮的意思。到了清代,不僅刮痧操作方法更詳盡,而且還有刮痧的運用及各種痧證的辨證。郭志邃 ​​在《痧脹玉衡》中就記載有各種痧證的辨證。在具體操作上提出:“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又胸前脅肋面背肩,臂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也記載了刮痧的運用:“陽痧腹痛,莫妙以瓷湯匙蘸香油刮脊,蓋五臟之系,咸在於脊,刮之則邪氣隨降,病自松解。”此外,刮痧療法還見於《松峰說疫》、《串雅外編》、《七十二種痧證救治法》、《養生鏡》 、《驗方新編》等書中。在刮痧療法中有刮痧、放痧、扯痧、焠痧、拍痧等不同治療方法。有些方法至今仍被應用於臨床實踐和廣泛流傳民間。如燈火灸(焠痧療法)治療腮腺炎具有效果佳、療程短、經濟等優點,操作是用燈心草蘸油,點燃後,對準角孫穴燒燃,一接觸到皮膚,立刻離開皮膚,往往可聽到十分清脆的爆響聲,操作手法要快,其動作要求和施術方法完全同於焠痧療法的施術。
17世紀至20世紀初,刮痧療法不但在民間廣泛的流傳和應用,而且開始為醫學界不少名家所重視,使之在治療範圍方面不斷的擴大,方法不斷改進和豐富,其工具也日益多樣,並得到了更大、更廣泛的普及。如其刮法有:羚羊角刮法、瓷器刮法、手指刮法、木針刮法、刮舌抿子刮法、鹽刮法、棉線刮法、銅幣刮法等。
到了20世紀60年代上半期,我國中醫人士對刮痧療法進行了繼承及整理工作,出版了“刮痧小冊子”。但“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事業遭到極大破壞,同樣刮痧療法也被破壞。1976年10月後,隨著國家政策的穩定,中醫學術活動得到了發展。刮痧療法也逐漸的與現代醫學結合,發展成為獨特的療法。台灣著名預防醫學專家呂季儒教授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前人基礎上有所發展,改進而創造性推出“經絡刮痧法”。在呂季儒教授循經走穴的刮痧基礎上,一些中醫界有誌之士不僅豐富了刮痧學科的內容,而且還借鑒了全息穴區主病的內容,將生物全息理論運用到刮痧實踐之中,從而總結出刮拭局部器官的不同區域,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全息刮痧法”。將刮痧療法推入了一個更新的發展階段。
由於歷史上的各種原因,刮痧這種實用技術常常被看作是醫道小技,難登大雅之堂。但是近幾年來,維護人的自然生態、無毒副作用、易於被人們接受和有效性的綠色療法成為醫學發展的主流。所以刮痧療法被推為首選,受到社會的青睞,成為一種開展自我保健、家庭醫療的濟世良法。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臨床保健治療學科。

http://www.yangshengzhu.com/health/622/69875-1.htm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本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本站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本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本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处方仅供临床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