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在育齡婦女中頗為常見,由於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甚至影響生活和工作,許多婦女為之困擾。


  盆腔炎症從何而來


  盆腔炎是指子宮、輸卵管、卵巢等內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的韌帶等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可由於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愈遷延所致;也常見於衣原體、支原體感染,而無急性盆腔炎的病史;或因體質虛弱,抵抗力較差,而反復發作。其主要症狀是下腹疼痛、墜脹,腰骶部酸痛,在勞累、月經前後或性交後加重,也可出現低熱,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甚至不孕。


  從中醫辨​​證,慢性盆腔炎主要有氣滯血瘀、濕熱、寒濕等類型。氣滯血瘀型是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下腹脹痛,經前或經期加重,月經量多,或經行不暢,經色暗,有血塊,經前乳房脹痛,煩躁易怒等。濕熱型在嶺南地區的夏季較為常見,表現為下腹隱痛或灼熱感,腰酸,或有低熱,疲乏,白帶增多,色黃而稠,小便黃,或尿頻、尿急,舌苔黃厚。寒濕型多見於體質虛弱,或長時間、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則痛減,頭暈,疲乏,口淡,胃口不好,腰酸,怕冷,白帶多而清稀如水,舌淡,舌苔白或厚膩。除了這些主要類型,還有兼氣虛、痰濕等情況。


  慢性盆腔炎須辨證治療


  對於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應採取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並配合心理、運動、飲食等調理方法,增強體質,以提高療效。在中醫治療方面,應由專科醫生根據辨證處方用藥,必須分辨寒熱虛實,才能對症下藥。如氣滯血瘀型宜行氣活血,用延胡、香附、枳殼、丹參、赤芍、牛膝、桃仁、毛冬青等;濕熱型宜清熱利濕,用敗醬草、綿茵陳、薏苡仁、車前草、丹皮、紅花、鬱金、益母草等;寒濕型宜溫經化濕,用當歸、川芎、赤芍、延胡、香附、蒼朮、白朮、桂枝等。在辨證的同時,還應結合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適當地進行藥物的加減。有些病人以為治療炎症就是清熱解毒,而濫用寒涼的中藥,如藥證不符,則可能適得其反,延誤或加重病情。除內服中藥之外,可用中藥煎劑或濃縮液保留灌腸,或使用中藥栓劑,肛門納藥,每天一次,經期停用。還可用中藥油膏外敷下腹部,如有條件,可加上物理治療,用遠紅外線、微波、超短波等局部照射,以促進盆腔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的吸收。


  在西醫治療方面,可根據病原體培養的情況,針對致病的細菌或衣原體、支原體等使用抗生素1~2週。也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在進行綜合治療期間,還要注意生活方面的調理。精神上應樂觀豁達,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的信心。若有抑鬱、焦慮的表現,精神不振,鬱鬱不樂,或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或自覺胸中鬱悶,咽喉如有異物梗阻,或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病不能治愈,甚至懷疑身患惡疾等,就應進行心理疏導,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與治療方案,消除情志困擾,主動配合治療。


  藥膳助康復


  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均衡,進食易於消化,避免生冷或辛辣刺激的食物。還可根據中醫辨證,選用藥膳配方:


  1.氣滯血瘀型:用益母桃仁紅糖水。配方:鮮益母草60克或乾益母草30克,桃仁12克,丹參12克,陳皮6克,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2.濕熱型:用薏苡土茯苓湯。配方:薏苡仁20克,土茯苓30克,扁豆20克,赤小豆30克,茅根20克,木棉花15克,槐花15克,竹蔗(或冬瓜、木瓜)適量,水煎服。


  3.寒濕​​型:用溫宮去濕湯。配方:當歸10克,川芎1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5克,山藥15克,小茴香5克,草果3個,生薑20克,水煎,加黃酒少許,溫服。


  此外,濕熱型患者飲食宜清淡,不宜吃肥膩、甘甜、辛辣刺激的食物;寒濕型患者則不宜生冷、寒涼、難消化的食物。


  生活起居方面,應注意休息,並進行適當的運動,如體操、太極拳、散步或慢跑,以增強體質,但不要過度勞累。


  一般來說,經過積極的治療和適當的調理,慢性盆腔炎是可以治癒的。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239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