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Skin scraping) ,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爲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脹玉衡》一書,完整地記錄了各類痧症百餘種。近代著名中醫外治家吳尚先對刮痧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陽痧腹痛,莫妙以瓷調羹蘸香油刮背,蓋五髒之系,鹹在于背,刮之則邪氣随降,病自松解”。

刮痧,是用刮痧闆蘸刮痧油反複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試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現代科學證明,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于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緻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闆,治療時刮闆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闆薄的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内向外刮拭。刮闆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進行刮痧。刮痧闆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鍾,最長不超20分鍾。對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爲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不要強求出痧,不出痧也有效果。“氣滞血淤”型的“實症”刮痧後會迅速出痧,而且出痧較多;氣血不足的“虛症”,刮拭後不容易出痧或出痧很少。這種情況不可以強求出痧,隻要刮到毛孔開瀉,局部發熱就有治療效果。

http://www.zyy123.com/liao/gsha/61436.html

來源:華夏中醫藥網
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網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