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是個複雜的體系, 但是也是聯繫全身各部分的通道。 從中醫角度來看, 經絡學也是中醫最重要的核心, 保障著人體的健康。 小編就繼續給大家介紹關於人體12大經絡中的手厥陰心包經

赞助商链接
 

手厥陰心包經

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簡稱心包經。 起於胸中, 出屬心包絡, 向下穿過膈肌, 依次絡於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脈從胸中分出, 沿脅肋到達腋下3寸處(天池穴)向上至腋窩下, 沿上肢內側中線入肘, 過腕部, 入掌中(勞宮穴), 沿中指橈側, 出中端橈側端(中沖穴)。 另一分支從掌中分出, 沿無名指出其尺側端(關沖穴), 交于手少陽三焦經。

該經脈的腧穴為天池、天泉、曲澤、郤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 共9穴, 左右合18穴。

 

介紹關於手厥陰心包經幾個穴位的位置及治療作用

赞助商链接
 

①大陵穴

位於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 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有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側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 正中神經掌皮支, 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

主治於心痛,

赞助商链接
 
心悸, 胃痛, 嘔吐, 驚悸, 癲狂, 癇證, 胸脅痛, 腕關節疼痛, 喜笑悲恐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勞宮穴可治心絞痛、失眠;配外關、支溝穴可治腹痛、便秘;配水溝、間使、心俞、豐隆穴可治癲、狂、癇、驚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心包經輸穴、原穴。

②曲澤穴

位於肘橫紋中, 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在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當肱動、靜脈處;布有正中神經的本幹。

主治於心痛, 善驚, 心悸, 胃疼, 嘔吐, 轉筋, 熱病, 煩躁, 肘臂痛, 上肢顫動, 咳嗽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神門、魚際穴可治嘔血;配內關、大陵穴可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陰俞穴可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澤、曲池穴可治療肘臂攣急、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 或者用三棱針刺血;可灸。 心包經合穴。

按摩法:四指止於肘關節內側, 豎起拇指, 以拇指指節的力量壓迫穴位。

【注意】:

針刺時要避開大血管, 以防傷及血管引起血腫。

本穴不宜斑痕灸,

赞助商链接
 
以免影響肘關節屈伸活動。

 

③內關穴

是守護心臟的一個重要關口。 位於前臂掌側, 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 腕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有指淺屈肌, 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 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

赞助商链接
 
下為正中神經掌皮支, 最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於心痛, 心悸, 胸痛, 胃痛, 嘔吐, 呃逆, 失眠, 癲狂, 癇證, 鬱證, 眩暈, 中風, 偏癱, 哮喘, 偏頭痛, 熱病, 產後血暈, 肘臂攣痛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公孫穴可治肚痛;配膈俞穴可治胸滿支腫;配中脘、足三裡穴可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配外關、曲池穴可治上肢不遂、手振顫。 配患側懸厘治偏頭痛;配建裡除胸悶。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心包經絡穴, 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按摩方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胳膊的內關穴, 每次5-10分鐘, 每日2-3次, 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內關穴, 此法尤適宜心臟不好者日常保健。

④郤門穴

位於前臂掌側, 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 腕橫紋上5寸。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有指淺屈肌, 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 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

赞助商链接
 
其下為正中神經, 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於心痛, 心悸, 胸痛, 心煩, 咳血, 嘔血, 衄血, 疔瘡, 癲疾等症。

與其他穴位配伍:

配大陵穴止咯血;配曲澤、大陵穴可治心痛;配梁丘、足三裡、太沖穴可治神經性嘔吐;配內關穴可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心包經郤穴。

版權信息&隱私聲明

本站內容部分收集于網絡,如果您喜歡或轉載本站信息,別忘了標註來源(*^__^*)

【健康幫幫忙 - www.doheal.com】

 

若要加入鄭老師拍打討論群組的LINE。

my_group_1469080427305  

FB拍打刮痧拔罐中醫養生…陪伴您的一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20213122870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鄭老師拍打按摩刮痧、腰腹部瘦身推脂、滑罐瘦身資訊搜錄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