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21 Fri 2012 11:42
預防四两力,治療千斤重,有病還是要看醫生,保健文章僅供参考
- Apr 18 Fri 2025 10:33
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子宮內膜的細胞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造成經痛、月經量多、不孕等症狀。中醫認為,子宮腺肌症的發生與氣血失調、脾胃虛弱、寒邪侵入等因素有關,因此治療的原則是調理氣血、健脾暖宮、祛寒散結 。
中醫保養穴位是指可以通過按摩或針灸等方法,來刺激人體的特定部位,以達到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增強免疫力等目的的穴位。對於子宮腺肌症患者來說,有些穴位可以幫助緩解症狀,甚至改善病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醫保養穴位 :
中極穴:能夠滋養任脈,調節子宮功能。
- Apr 18 Fri 2025 10:31
髕骨外翻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是指髕骨外翻(膝蓋骨)在股骨滑車上的位置偏向外側,可能造成膝蓋前方的疼痛、卡卡聲或髕骨不穩定等症狀。髕骨外翻的原因可能有先天的股骨滑車發育不良、內側髕骨股骨複合體受傷、股四頭肌肌力失衡、髕骨肌腱炎或髕骨下脂肪墊夾擠等 。女性由於天生的Q角較大,發生髕骨外翻的機率也較高 。
中醫對於髕骨外翻的保養穴位有以下幾種:
足三里穴: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緩膝關節的疼痛和僵硬。
- Apr 18 Fri 2025 10:29
膝前十字韌帶扭傷
膝前十字韌帶扭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傷害,會造成膝蓋的不穩定和疼痛。中醫認為,膝關節屬於肝經和脾經的交匯處,因此,膝前十字韌帶扭傷的治療和保養,要從調理肝脾的氣血開始。中醫保養穴位有以下幾個: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距離膝蓋下緣四指寬的地方。按摩足三里可以活血化瘀,補益脾胃,增強免疫力。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距離膝蓋下緣一掌寬的地方。按摩陽陵泉可以舒筋活絡,消除風濕,減少腫痛。
- Apr 18 Fri 2025 10:27
加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面對『多病原疫情』的時期,中醫認為除了遵守防疫措施外,還要加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以減少感染的風險。中醫有許多保養穴位可以幫助調理身體,增強氣血和臟腑的功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以下介紹幾個常用的保養穴位,可以每天按摩或用暖敷的方式來刺激,以達到養生的效果。
太谿穴:可以滋養腎精,強壯腎陽,調節水液代謝,對於腰痛、尿頻、耳鳴、失眠等腎虛相關的症狀有幫助。
足三里穴:可以健胃消食,補中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對於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便秘等胃脾虛弱相關的症狀有幫助。
- Apr 18 Fri 2025 10:24
中醫保養穴位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
中醫保養穴位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它可以通過按摩或敲打特定的穴位,刺激經絡氣血的流動,促進淋巴液的清除和循環。以下介紹幾個有助於活絡大腦淋巴系統的保養穴位:
風池穴:按摩或敲打風池穴可以舒緩頭頸部的緊張和壓力,促進淋巴液從頭部向下流動。
太陽穴:按摩或敲打太陽穴可以疏通太陽經,消除頭部的熱氣和濕氣,促進淋巴液從額頭向後流動。
- Apr 18 Fri 2025 10:23
夜尿是指睡眠中需要起床排尿的現象
夜尿是指睡眠中需要起床排尿的現象,通常與腎臟功能、心臟功能、前列腺疾病、糖尿病等有關。中醫認為,夜尿的主要原因是腎陰虛或腎陽虛,導致膀胱氣化失常,不能固攝水液。因此,中醫保養穴位的目的是滋補腎陰或溫補腎陽,調節膀胱氣化,減少夜尿的次數和量。
中醫保養穴位有以下幾個:
太谿穴:能滋補腎陰,利水通淋。
- Apr 18 Fri 2025 10:22
落枕
落枕是指睡覺時頸部肌肉受到拉傷或痙攣,造成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的現象。中醫認為,落枕的主要原因是風寒濕邪侵入頸部,阻礙氣血運行,或者是頸部經絡不通,氣血不足,不能滋養肌肉。中醫保養穴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和預防落枕的方法,通過按摩或艾灸等手段,可以刺激穴位上的氣血,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緩解頸部疼痛和僵硬。以下介紹幾個常用的中醫保養穴位:
風池穴:按摩或艾灸風池穴,可以祛風散寒,舒筋活絡,適用於風寒型落枕。
天柱穴:按摩或艾灸天柱穴,可以補血養筋,舒筋活絡,適用於氣血不足型落枕。
- Apr 18 Fri 2025 10:20
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加,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漸減退的老年綜合症,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除了適當的運動和蛋白質補充,中醫也可以提供一些調理方法,幫助預防或減緩肌少症的發展。
中醫認為,肌少症的主要病因是脾胃虛弱和腎氣虛。脾主運化,主肌肉四肢,是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腎主先天之本,藏元氣,主精神。因此,中醫治療肌少症的原則是健脾益氣、補腎填精、滋養筋骨。
以下是一些中醫保養穴位的介紹:
- Apr 18 Fri 2025 10:19
黑眼圈的中醫保養穴位
黑眼圈是一種常見的美容問題,它會影響人們的外觀和自信心。黑眼圈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例如睡眠不足、壓力過大、血液循環不良、遺傳因素等。中醫認為,黑眼圈與腎虛、肝血不足、脾氣虛弱等內在因素有關,因此可以通過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來改善黑眼圈的狀況。
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減淡黑眼圈的中醫保養穴位:
睛明穴:按摩睛明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和乾澀,減少黑眼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