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指心跳過快或不規則的感覺,可能由心臟疾病、壓力、焦慮、過度運動等因素引起。心悸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危及生命。中醫認為,心悸與心臟、小腸、膈肌等器官的氣血失調有關,可以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來調理。以下是幾個對治心悸有益的穴位:
目前分類:中醫養生 (715)
- Mar 11 Tue 2025 19:40
心悸是指心跳過快或不規則的感覺
- Mar 11 Tue 2025 19:38
咳嗽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症狀
咳嗽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可能由感冒、過敏、支氣管炎等原因引起。咳嗽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導致氣管炎、肺炎等併發症。除了服用止咳藥物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來緩解咳嗽。按摩穴位可以調節氣血、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各種類型的咳嗽都有一定的效果。以下介紹四個止咳特效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Mar 11 Tue 2025 19:32
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是一種位於臀部深處的肌肉,當它過度緊繃或發炎時,可能會壓迫到下方的坐骨神經,造成臀部、大腿後側或腳部的痠痛或麻木,這種情況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 Mar 11 Tue 2025 19:25
經痛是許多女性的困擾
經痛是許多女性的困擾,每個月都要忍受腹痛、腰酸、頭痛等不適。有些人會吃止痛藥來減輕痛苦,其實可以按摩穴道幫助紓緩經痛。
- Mar 11 Tue 2025 17:05
瘦小腹穴位
中醫的瘦小腹穴位,通過按摩或針灸刺激腹部的特定穴位,可以促進體內的氣血循環、代謝和排水,減少脂肪和水腫的堆積,達到瘦小腹的效果,可以選擇以下六個穴位:
- Mar 11 Tue 2025 16:21
你知道體內濕氣,害苦身體的健康嗎?
你知道體內濕氣,害苦身體的健康嗎?
人體的病諸多來自於體內的濕氣,也就是水份在體內的比例過高。
濕氣可謂萬惡之邪,濕氣太重形成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在致病的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 中醫最怕濕邪,所謂千病易醫一濕難除。
人體像除濕機會吸空氣裡的濕氣,其實濕氣是很容易滲透人體,除了環境的濕氣太重,還有喝了過量的水(每天喝水超過2千c.c.囤貨在體內),洗完頭髮未立即吹乾,運動流汗濕的衣服穿到乾,汗水又被身體吸收回去,濕邪是很容易與別的邪氣共生存,形成許多複合病。
濕氣遇寒邪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躁就是乾冷,不管温度怎麼冷,人們多做保暖都還是能接受,但是濕氣重時,人們就會覺得冷的很難受很不舒服了。
濕氣遇風邪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成了風濕,就是一時半會兒治不好慢性疾病了。
濕氣在皮下形成水腫就不好處理,為什麼有些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是因為體外的邪氣和體內的濕氣表裡互相應合。
中醫講「濕重如裹」,這就是身體好像穿著一件濕的衣服。濕邪分濕熱和濕寒,濕熱舌苔是黃膩,舌質應該是紅的。濕寒則是舌苔白膩舌質沒有那麼紅,往往顏色是淡白色。
濕邪性質重濁而粘膩,能阻滯氣的運行,妨礙脾臟功能的運化。在中醫叫「濕邪困脾」,如果是外感濕邪,常見惡寒發熱、雖然出汗但是熱不退(一般感冒發燒時,汗水排出來熱氣會跟著散發出來,體溫自然下降)、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等;如果是濕濁內阻腸胃,常見胸悶、小便不利、食慾不振、大便溏洩等。
除濕氣的方法:可多利用三溫暖烤箱排汗、運動大量排汗(濕的衣服要立即更換)、洗完澡後擦乾身體在用吹風機熱風吹乾身體,氣候潮濕時要開除濕機。古代沒有電器產品,所以古人無法留下用電器產品除濕的資料,百年後我將是古人,希望後人仍然可以聽聞此一資訊。
類別
DIY 教學
- Mar 11 Tue 2025 16:19
刮痧手法、刮痧板的操作、刮痧時間掌控講解
刮痧手法、刮痧板的操作、刮痧時間掌控講解
2018/09/16刮痧標準教材 鄭忠老師編輯
刮痧就是用器具反覆摩擦人體一定穴位或某個部位患處,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這就是出痧,而達到疏通經絡加速血液循環,擴張毛細血管、強化汗腺分泌等、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對刮痧工具的認識:
刮痧必備的工具及刮痧油還是有學問存在,不是隨便亂刮一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刮痧板要選用符合人體功學(好握)、較薄的刮痧板是很重要的竅門,刮痧板較厚刮痧時相對阻力也大,操作者也會較浪費較多的力道出痧效果也差,市面上的刮痧板多半不符合上述要求,還是需要多花時間去找尋,個人使用經驗不論任何材質,要講究抓的順手最重要。當出門在外有狀況又沒有帶刮痧器具,臨時替代工具可用銅幣、湯匙、茶杯蓋、貝殼等。
刮痧的油膏:
刮痧的部位要塗抹刮痧油膏,除了起潤滑作用以免傷到皮膚,含有藥物的油膏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形態而言有固體式、液體式,固體式多半以凡士林為基底,市面上種類繁多,不是每一種都適合刮痧使用,液體式屬於會流動形式,為精油、嬰兒油、麻油、米酒等,刮痧時容易沾到衣物及噴濺,刮痧時潤滑度較差,但是按摩時剛好相反,用膏狀類較有阻力,液體式按摩會較為滑潤。
冬天可以刮痧否?
這這是學問了,我說可以。我的客人並沒有因為刮痧傷元氣而變的虛弱。市面上的油膏多半有加入薄荷,而冬天冷遇到薄荷的冰,結果是雪上加霜。冬天刮痧要用沒有薄荷的油膏,或會發熱的油膏才可,找不到合適的油膏用中性的凡士林也行。所以不要盲目的說刮痧是瀉,體虛者不適合刮痧,說的人對刮痧的研究不夠透徹。
刮痧板的操作方法:
刮痧板使用前一定要用酒精消毒,操作刮痧板應與人體皮膚呈90角,不做削的動作,刮痧板在刮拭時先塗抹介質。此時,順便感應有氣結處及肌肉柔軟度(做偵測檢查),先輕刮力道由輕而重,只有順經絡方向單向操作不做來回刮,也不逆經絡刮痧(氣會亂),大部位刮痧依照次序先走痧一次,再回到氣結、病灶部位為中心,向外周擴大其範圍,此時受刮者可能會痛力道要減輕,或嚴重者要加重力道,應多注意對方表情、肢體語言或詢問感受。*經絡是單行道不是双向道。
刮痧手法:
刮痧力道與速度的掌握控制:重了,可能會造成局部皮膚受損;輕了,則達不到效果。“重而不板,輕而不浮”是力道的要求。在刮痧時,要不停地詢問受刮者的感受,並仔細觀察局部皮膚的出痧狀況。
短刮法:刮痧距離5~10公分左右,力道會較集中,速度柔緩慢徐。
長刮法:刮痧距離超過10公分以上,力道較會滑掉,速度過快,若加重力道時受刮者會比較痛,也容易肌肉受傷造成纖維化。
輕刮法:容易出痧者痧在表層,輕輕的刮就可以,或刮到氣結處受刮者會較有痛感時要輕刮。
重刮法:遇到氣結嚴重、痧在深層時,先詢問受刮者可否接受較重的力道,再進行下一階段,或改用拍打法來吊瘀痧。
“快而不滑,慢而不滯”是速度的要求。速度過快則不能滲透;速度過慢則達不到效果。刮痧時不可以當兒戲東刮一下、西刮一下,力道忽輕忽重,刮者的心態會影響到調理的功效。
刮痧時間:
事前要了解受刮者的狀況,選擇相關的穴道、部位進行刮痧,刮痧的力度和速度要適中,不同的症狀對手法有不同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功效。刮痧時間每個部位約3~5分鐘,同一部位盡量不超20分鐘。
對於不易出痧或出痧少的體質,不可強求出痧,可能是身體濕氣重或痧在深層,濕氣重可以搭配吹風機使用,深層的痧可改用拍打法。以受刮者感到舒服爲原則受,不要因不當的保健而造成受刮者的二度傷害。
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或未全退摸起來不痛,就可以再進行第二次刮痧,尚未退的瘀痧此時會退散,在出來的痧就是深層的痧。
刮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發癢是氣在走走不順,就是有深層的痧被激發出來,有必要立即再將深層痧刮出(或用拍打)就可以舒緩,此時所需時間可能約5~10分鐘。
類別
DIY 教學
- Mar 11 Tue 2025 16:07
談咳嗽☞五臟不適同樣會引起咳嗽
- Mar 11 Tue 2025 16:03
膽結石
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會引起右上腹或劍突下的絞痛,向右肩背放射,有時伴有發熱、黃疽等症狀。中醫認為膽結石的發生與肝膽氣滯、濕熱內蘊、血行不暢等因素有關,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疏肝利膽、化濕清熱、活血化瘀,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 Mar 11 Tue 2025 16:01
癇癲
癇癲的中醫理論是根據中醫的五臟六腑、經絡氣血、陰陽五行等基本原理,中醫認為,癲癇是由於先天不足、驚恐傷神、飲食不節、外傷致瘀等因素,導致風陽上亢、痰濁蒙心、氣血失和,而引起心神失常,肢體抽搐的一種病證。癲癇的原則是攻邪治標,補虛治本,標本兼顧。常用的方法有平肝熄風、化痰開竅、活血化瘀、益氣固本等。中醫治療癲癇的特點是辨證論治,因人而異,既能控制發作,又能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減少副作用。
- Mar 11 Tue 2025 15:58
眩暈是一種感覺自己或周圍環境旋轉的不適感覺
中醫理論眩暈是一種感覺自己或周圍環境旋轉的不適感覺,可能由內耳、腦部、心臟或其他因素引起。按摩眩暈的穴位可以幫助調節氣血、清除濕邪、平衡陰陽,從而緩解眩暈的症狀。
- Mar 11 Tue 2025 14:04
腹水是指腹腔內積聚過多的液體
腹水是指腹腔內積聚過多的液體,常見於肝硬化、心衰竭、腎病等疾病。中醫認為,腹水的發生與脾胃、肝腎、水道等功能失調有關,可以通過針灸、按摩等方法來調理。
- Mar 11 Tue 2025 14:01
嘴巴鹹鹹的現象,可能是由於腎臟的代謝功能出現障礙
中醫認為,嘴巴鹹鹹的現象,可能是由於腎臟的代謝功能出現障礙,導致血液中的鹽分過多,隨血液循行到口腔舌體部後,味覺神經就會感覺到嘴巴鹹 。因此,嘴巴鹹鹹的人要注意腎臟的健康,及時檢查是否有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等問題。
- Mar 11 Tue 2025 13:59
腦霧指的是思維不清、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分散等現象
腦霧指的是思維不清、記憶力減退、注意力分散等現象。腦霧可能與壓力、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中醫認為,腦霧是由於氣血不足或氣滯血瘀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影響了腦部的功能。
- Mar 11 Tue 2025 12:45
腦缺氧是指腦部的血液供應不足
腦缺氧是指腦部的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腦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從而影響腦部的功能。腦缺氧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原反應、心臟病、中風、頭部創傷、窒息等。腦缺氧的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嗜睡、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語言障礙、視力模糊、肢體無力等。如果不及時處理,腦缺氧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腦損傷或死亡。
- Mar 11 Tue 2025 12:36
小腦萎縮與腎精不足、氣血虛弱、風濕侵襲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小腦萎縮與腎精不足、氣血虛弱、風濕侵襲等因素有關,可以通過針灸、按摩等方法來刺激穴位,增強氣血循環,減緩症狀。小腦萎縮的穴位有以下幾個:
- Mar 11 Tue 2025 12:33
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和分泌的穴位
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和分泌的穴位有哪些呢?根據中醫理論,穴位是人體經絡的交會點,通過針灸等方式刺激穴位,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維持平衡。膠原蛋白是人體最重要的結締組織成分之一,它可以保持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延緩衰老。因此,選擇合適的穴位來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和分泌,對於美容和健康都有好處。
- Mar 11 Tue 2025 12:29
坐在椅子就想睡覺☞嗜睡
坐在椅子就想睡覺☞嗜睡
- Mar 11 Tue 2025 12:27
頭暈目眩
頭暈目眩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血壓異常、貧血、腦部疾病、眼睛問題等。中醫認為,頭暈目眩主要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因此通過刺激相關的穴位,可以調節氣血、平衡陰陽、清除風邪,從而達到治療或緩解頭暈目眩的目的。
- Mar 11 Tue 2025 10:42
大便變軟變細的原因
大便變軟變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腸道炎症:當腸道發炎時,會影響腸道的蠕動和吸收功能,導致大便變軟變細。
腫瘤壓迫:如果腸道有腫瘤或其他異物壓迫,會造成腸道的狹窄或阻塞,使大便變細或呈絲狀。
神經肌肉障礙:如果神經或肌肉控制腸道的運動受損,會影響腸道的排空能力,使大便變軟或不成形。
飲食不均衡:如果飲食中缺乏纖維或水分,或者過多攝取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會改變大便的質地和形狀。
大便變軟變細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徵兆,因此應該及時就醫檢查。同時,也可以通過按摩一些保養穴位來調理腸道功能,例如:
天樞穴:按摩此穴可以健脾胃,調理氣血,促進消化。
中脘穴:按摩此穴可以理氣和胃,消除胃脘不適,預防便秘。
關元穴:按摩此穴可以補益元氣,強壯腎陽,改善下元虛弱。
足三里穴:按摩此穴可以健脾胃,利水消腫,通利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