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醫理論、推拿、按摩、刮痧、經絡、穴道、溫灸 (12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於普通人來講,按摩的突出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比較容易掌握,使用也很方便,自己就可以給自己或是家人實施按摩; 二是適用的範圍廣泛,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子,無論是治病還是健身,按摩只要方法正確,都是有益於健康的;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摩的理論基礎是經絡學說,按摩的效果是通過經絡的作用實現的。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它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上下縱行,是經絡的主幹線,多循行於人體的深部;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縱橫交措,網絡全身,多走行於肌膚表淺部位。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知道按摩是祖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療法之一,對於人們養生健身和治療疾病有著顯著的效果。隨著人們對於按摩這一古老的健身治病方法的研究,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科學的程序,按摩手法是按摩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很​​多人認為按摩只要認識下穴位,用手按就是了,手法並不重要。這種認識是很不正確的,因為按摩手法作用的時間長短、頻率的快慢以及按摩方向的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種類的刺激,而刺激量的大小和刺激形式決定了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少陰心經病證主要臨床表現:咽乾,渴而欲飲,脅痛,手臂內側疼痛,掌中熱痛,心痛,心悸,失眠,神誌失常。


手少陰心經支脈從心系上夾於咽部,心經有熱則咽乾;陰液耗傷則渴而欲飲;心之經脈出於腋下,故脅痛;心經循臂臑內側入掌內後廉,心經有邪,經氣不利,故手臂內側疼痛,掌中熱痛。心脈痹阻則心痛;心失所養,心神不寧,則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擾,則神誌失常。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太陽小腸經簡稱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端,沿手背、上肢外側後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後面,繞肩胛部,交肩上前行入缺盆,絡心,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本經脈一分支是從缺盆出來,沿頸部上行到面頰,至目外眥後,退行進入耳中(聽宮穴)。另一分支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於眼下,至目內眥(睛明穴)交於足太陽膀胱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少陰腎經簡稱腎經。循行部位起於足小趾下面,斜行於足心出行於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後緣,分出進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內側後緣,至膕內側,上股內側後緣入脊內,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本經脈直行於腹腔內,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沿喉嚨,到舌根兩旁。本經脈一分支從肺中分出,絡心,注於胸中,交於手厥陰心包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太陽膀胱經簡稱膀胱經。循行部位起於目內眥,上達額部,左右交會於頭頂部。本經脈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後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下行交會於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至膕窩中(委中穴)。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肩鉀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三寸)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後側至膕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交於足少陽腎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厥陰肝經別名肝經,一分支從肝分出,穿過膈肌,向上註入肺,交於手太陰肺經。又一分支從目系分出,下行於頰裡,環繞在口唇的里邊。起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沿足背向上至內踝前一寸處,向上沿脛骨內緣,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行過膝內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挾胃兩旁,屬肝,足厥陰肝經循行線路圖絡膽,向上穿過膈肌,分佈於脅肋部,沿喉嚨的後邊,向上進入鼻咽部,上行連接目係出於額,上行與督脈會於頭頂部。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外部反射區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部全息圖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剋圖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功效,因此稱為“陽脈之海”。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脈人體奇經八脈之一。任脈總任一身陰經,和全身陰經相連,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所以稱為陰脈之海。任脈可以妊養胎兒,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係密切。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講心包經,簡稱心包,亦稱“膻中”,是包在心臟外面的包膜,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心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若外邪侵心,則心包經當先受病。如果要防止外邪逆傳心包,而出現昏迷、胡言亂語等病人膏盲症狀,就請合理應用我們的心包經吧,它為心包所屬,是一條救命的經絡。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少陽三焦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少陰經心經動太示意圖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太陽小腸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太陰肺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穴位圖: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厥陰肝經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