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
中藥湯劑治療:中藥湯劑治療頸型頸椎病方劑較多,應辨證施治。
頸部活動受限,頸肩部酸痛、畏寒、喜溫、喜按者用方1、方2:
方1:獨活15克、寄生15克、黨參20克、茯苓25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當歸20克、川芎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每日分2次服。
方2:獨活15克、羌活15克、葛根20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秦艽15克、芍藥15克、桂枝l0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頸背部疼痛如錐刺,連及肩、臂、頸部不能旋轉和仰俯、舌暗紫者用方3、方4:
方3:秦艽20克、羌活15克、沒藥15克、元胡15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4:黨參25克、天麻20克、雞血藤20克、木瓜20克、狗脊20克、骨碎補20克、當歸15克、熟地15克、白芍20克,杜仲20克、元胡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針灸治療:
一、毫針刺法
1、頸夾脊為主取穴法
選取病灶局部頸夾脊穴施行針刺,是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
(1)、單用頸夾背:根據CT所提示的頸椎病變部位及臨床症狀,對頸夾背進行針刺,強調針感傳至患側肩背、前臂、手指時立即出針,不留針(亦可留針)。
(2)、頸夾背配合其他穴位:主穴:頸夾脊(C3~C7);配穴:肩、曲池、外關、合谷、肩井、風池、懸鍾。每日一次,留針15~30分鐘,10次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
配用電針、灸法(TDP),牽引者效更佳。
2、辨證選穴:
主穴:天柱、大杼、頸夾脊、阿是穴。
隨證配穴:氣滯血瘀配大椎、後溪
氣虛血瘀配頸百勞、足三里、列缺
痰瘀交阻配膈俞、豐隆、外關
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3、按西醫病理分型選穴:
神經根型:風池、頸夾背(C3~C7)、肩井、肩、曲池、外關、合谷、指尖放血
椎動脈型:風池、頸夾背(C3~C7)、百會、通天、太陽
脊髓型:風池、頸夾背(C3~C7)、肩井、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懸鍾
交感型:風池、後頂、百會、內關、合谷
均為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4、其它取穴法:
大椎穴合谷刺法:即大椎穴常規進針得氣後,將針提至皮下,向患側(脊髓型向兩側)呈30O角斜刺0.5-1.5寸,行針10min後,再將針提至皮下,向同側呈45O斜刺,使針感向患側上肢放射,行針10min後,再將針提至皮下,向同側呈60°斜刺,留針10min後,10次為1療程,連續1~3個療程。
二、灸法
常規選穴:主穴:頸夾脊、大椎、肩、曲池、足三里、懸鍾。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陽陵泉、肩井、天宗、陽池、中渚等。
1、溫針灸:
進針得氣後施以平補平瀉針法,針柄套1~2cm長的艾條,施以溫針灸。選穴:上述主穴3~4個,配穴2~3個,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2~3療程。
2、艾炷隔物灸
臨床選穴多以頸夾脊為主,採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溫灸器灸
選穴:風池、頸夾背,手指麻木加合谷; 頭暈頭痛加百會、太陽、後溪;多汗加複溜、肺俞。方法:選用藥艾條,點燃、置於濕灸器內,外層溫度控制在50~60O為佳,熨按上述諸穴,每穴3~5分鐘,灸畢可行推拿手法整復椎體。
三、電針療法
選穴:頸夾背、阿是穴、大椎、肩、曲池、外關、合谷、天宗。
波型選擇:疏波(頻率100~200次/分)、疏密波。
電針方法:每次選擇4~6個穴位,毫針刺,得氣後通電。
電針強度:一般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在電針同時,局部可配合溫和灸法或TDP照射。
四、穴位注射療法
選穴:同體針療法(以頸夾脊為主)
方法1:複方丹參注射液 4ml,5%葡萄糖液10ml,快速注入頸夾脊和阿是穴,每週2~3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2:以5%碳酸氫鈉、10%葡萄糖各46%,骨寧、複方丹參注射液各4%的比例配藥,每次3~5穴,第穴2ml,每週2次。
方法3:野木瓜注射液2~3ml,選取頸夾脊與阿是穴2~3個,每穴1~2ml,每週2~次。
方法4:維生素B12注射液,當歸注射液等分混勻,選取頸夾脊、阿是穴為主穴,每穴0.5~1ml緩慢注入。
方法5:1~2%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4~8ml加醋酸強的松龍12.5mg局部封閉阿是穴,每週1次,連續2~次。
五、耳穴療法
選穴:頸椎、頸、枕、交感、神門、肩、上肢、肝、腎、心等耳穴。即可耳穴針刺,亦可用環留行貼壓,還可耳穴埋針。常作為其它治療方法的輔助治療手段應用於臨床。
六、小針刀療法
本法以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標準,選穴多以壓痛點、敏感點為主,分為局麻後施術與直接施術二種方法。目的均是為了解除軟組織的粘連、壓迫、斑痕等。運用此法者必須熟悉局部解剖並進修學習後方可實施。
七、三步針罐療法
該法由遠道平衡針法、夾脊電針法、局部刺絡拔罐三步有序構成的綜合針刺療法。
主穴:腰痛穴(印堂上1寸)、頸痛穴(中渚)、中平穴(足三里下2寸)偏腓側)、頸夾背、大椎。
第一步平衡針法:針刺腰痛、頸痛、中平三穴、瀉法、強調針感令患者活動患部,不留針。
第二步電針頸夾脊:方法是先針刺頸夾背及配穴(外關、陽陵、懸鍾等)施以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後配穴不留針,頸夾脊疏密波電針20min。
第三步刺絡拔罐:在大椎及阿是穴上用三棱針散刺,加拔火罐,出血量2~5ml。
八、頭針療法
選穴:頂枕線(百會至腦戶)上1/3(雙側)、頂後斜線(絡卻至百會,取病灶對側)、額中線(神庭穴向下1寸)、頂中線(前頂至百會),頭暈重加顳後線(率谷至角孫)。
方法:常規消毒後,取30號1.5寸毫針斜刺,施小幅度提插瀉法,配合患者頭頸部自由運動,最後留針2~12h。
九、穴位激光療法
選穴:頸夾脊、阿是穴、肩井、外關、列缺、合谷。
方法:選用He-Ne激光治療儀、CO2激光治療儀或光導纖維激光針刺儀均可,一般採用垂直照射,以局部有溫熱度為宜,每次10~20min,10次為1療程, 2療程間隔5~7天,注意防止燙傷。
十、綜合治療
指運用體針、水針、按摩、牽引、藥物、拔罐、刺血等方法綜合治療
推拿治療:
坐位,頭微前傾,暴露頸部(體弱者可取俯臥位,胸前傾)。先在頸項部中線自風府、啞門到大椎穴,以一指禪推法、按揉法施術,於兩側自風池而下到大杼穴也以同法施術,反复操作5 -10分鐘。繼之對天柱、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點按5-10次,再於頸項、肩臂部施以掖法3-5分鐘。
再取坐位,術者立於身後,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椎體壓痛處,用另一肘部手藝患者下頦,向前上方牽引,同時輕揉轉動頭部,往往可聽到整復的彈響聲。
如有上肢麻木、發脹、發抖、無力等症狀,再加下列手法:
患者坐位,術者立後,兩手分別端住患者的下頜,輕輕向上提1-3分鐘,使之症狀改善,感到輕鬆。
再以一手扶患者前額,一手捍揉其兩側頸部,自風池到肩井穴,順序向下捏揉,反复操作10-15次,如發病很久,前臂及手出現肌肉萎縮,並有頭痛、頭暈、頭皮痛等症狀行手法卑鄙,再以單手抓揉患者及手臂5-10次,並以擦法至熱、捏、揉患肢內關、外關等穴各1-3分鐘,捏揉合谷穴1-3分鐘;以手掌大魚際揉患側頭面部3-5分鐘,以手梳撫1-3分鐘,使之感到 舒適。
注意事項:
推拿治療頸椎病被很多患者青睞,它的痛苦小,見效快,所以很多頸椎病患者通常會先採用這種方法來治療,但是推拿治療法也不是適合所有頸椎病患者的,在選擇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作用與適應證:中醫學認為頸椎病係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2、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導,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3722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