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特別是10歲以前的小孩子處在一種稚陰稚陽的狀態,就是他們的陰氣和陽氣都沒有成熟,陰陽都很弱小。在兒童的成長過程裡面常常處在一種“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狀態。什麼叫做“陽常有餘”?就是他生長發育特別快,給進的食物營養太多,但脾胃太弱,運化不了;“陰常不足”就是兒童生長很快,但補充的物質營養不足。這兩種都是不平衡的狀態,使得兒童一旦生病,最容易化熱生風。有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小孩子一發燒就到39℃,緊接著就會抽風。為什麼?除去外因外,最主要的就是他自身的狀態是陽有餘而陰不足的狀態。


我發現,小孩子的病既難治又好治,難治的是他自己表達不清楚,好治的是因為小孩沒有那麼多喜、怒、憂、思、悲、恐、驚,沒有那麼多思慮,所以他的病主要有兩類:一個是吃出來的,一個是著涼了。小孩子脾胃很弱,家長不明白的話,就常常給他攝入過量的食物和營養,在體內形成一種濕熱的局面,形成積滯。就像我們的杯子,如果裡面是冷水,它對外面就不敏感,但裡面要是盛滿了熱水,對外面就敏感了。再打個比方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金子好,但看給誰用,他花不出去,都在裡面存著,能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看發燒的小孩子,他們的舌苔都是黃膩的,大便都很乾燥,俗話說“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邪”,他的腸胃狀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切忌不要毫無節制地給予食物。


孩子的健康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也是要對孩子健康的直接責任人,如果是小男孩兒,那媽媽的責任就重,因為小男孩兒本身就是陽剛之氣,媽媽帶出來的男孩子,陽剛中帶三分陰柔之氣,他就不惹事打架了;如果是小女孩,爸爸的責任就重,因為爸爸帶出的小女孩兒陰柔中帶有三分陽剛之氣。要想保證孩子的身體,作為父母在孩子10歲以前,兩件事兒是必須要做的:第一,每天晚上的天氣預報一定要看,明天是什麼樣的氣候,該給他穿什麼樣的衣服;其次,孩子大便完了,一定要觀察一下。大便反映了孩子的飲食狀態,如果大便特別乾燥,味道特別大,就說明體內有積食了,給他吃點像王氏保赤丸這類的瀉藥,現在的孩子不是沒東西吃,而是吃得太飽了,用一點瀉藥讓他疏通了,體內的積熱就沒有了,就不容易外感了,現在的孩子出現胃痛,大部分不是虛寒,是濕熱。應該把體內的濕熱打一打,胃疼就好了。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這一代好到不知什麼程度,所以大部分不是補的問題,而是要以瀉為主。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97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