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肩頸腰痠背痛、跌打損傷、運動傷害、整骨 (8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姿勢合理與否,對身體健康影響非常大,每人從小形成的睡眠習慣不同,因此有不一樣的睡眠姿勢。俯臥位常常使頭頸處於一側非常扭轉的體位,容易導致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勞損與退行性改變而造成頸部病患的發生。

俯臥位還會壓迫心肺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所以不是理想睡眠姿勢。因心臟位於胸腔左邊,所以左側臥位會壓迫心臟,加重心臟負擔,也並不是理想體位。

那麼,什麼樣的睡眠姿勢合理呢?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頸椎病的方法許多,可內服藥物或者外用藥物,亦可牽引、按摩、紅外線照射、中藥離子透入,甚至手術等,以下介紹通過中藥熱熨治療頸椎病:

(一)麻黃、附子、歸尾、紅花、乾薑、羌活、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透骨草、獨活各等份,用醋、水各半,把藥煎成濃汁,再把鐵砂加熱後倒進藥裡攪拌均勻。使用時加醋少量拌勻,置布袋里數分鐘,再熱熨頸部。每天一~二回,連續應用至病癒為止。

(二)川椒九十克,桂枝九十克,生川烏九十克,搖竹九十克,鳥不落九十克,防己九十克,羌活九十克,石菖蒲九十克,當歸尾九十克,紅花四十五克,三七四十五克,乳香四十五克,沒藥四十五克,蘇木十八克,雞血藤十八克。把以上藥物於50%酒精二十毫升里浸泡十~十四日後,去渣備用。把藥液浸濕多層紗布,敷於患處,然後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回十五~二十分鐘,十回為一療程。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頸椎病的運動鍛煉非常簡單,每日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每回十分鐘左右。方法如下:

(一)仰望觀天。站位或者坐位,雙手叉腰,頭頸後仰觀天,並且漸漸加大幅度,稍停數秒鐘後還原。共做八回。

(二)左顧右盼。坐位或者站位,兩手叉腰,頭頸輪流向左、向右旋轉。每當轉到最大限度時,稍稍轉次後再超過原來的幅度。雙眼亦隨之盡可能朝後方或者上方看。兩邊各轉動十回。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病是種慢性病患,很頑固,所以按摩治療不能急於求成,須堅持不懈方能見效。按摩治療通常十回為一療程,療程之間可連續治療亦可間斷休息多天。

他人按摩法:

(一)病人正坐位,按摩者立其後,雙手拇指分別按揉病人雙側肩胛部的天宗穴,力量先輕後重,直至按揉出強烈的酸脹感,保持一分鐘。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骨質增生不等於頸椎病。骨質增生又叫做骨刺、骨贅、增生性骨刺、增生性骨贅等。單純的骨質增生或者骨刺未必就是頸椎病,因有了頸椎骨質增生或者骨刺未必會出現臨床症狀。如果當頸椎骨質增生或者骨刺刺激或者壓迫了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以及交感神經等重要組織,並且出現了相應的臨床症狀,才可稱之為頸椎病。

平常生活裡有這樣一類患者,因比較長期低頭伏案工作後感到頸部肌肉酸痛不舒服,頸部扭傷或落枕後頸部肌肉疼痛,他們耽心患頸椎病,便要求大夫給他們拍X光片檢查,因年齡的關係,X光片有輕度骨質增生等退性行改變的生理變化,與此同時,放射科X光片報告是單純憑頸椎骨質增生在X光片上的表現描述,時有報告為頸椎病;加上某些大夫對頸椎病認識的局限性,當X光片上發現有骨質增生或者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等表現,就輕率地作出診斷,使很多病人背上思想負擔,於是患者便發問:“我得了頸椎病可以治好嗎?會不會癱瘓?”

當患者拍X光片報告有骨質增生時,不用害怕,任何上了年齡的人都有可能出現頸椎退變的影像學表現,包括骨質增生等,因自然的老化退變過程,四十歲以上的正常人,即便無任何症狀,一部分人拍X光片時都會發現有程度不同的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隙狹窄甚至頸椎不穩定等頸椎退變的影像學表現。六十歲以上沒有任何症狀的老人,拍X光片時發現有頸椎退變者更多高達90%以上,但是他們有頸椎病症狀的卻僅是很少數。很多老人體檢時拍片發現頸椎骨質增生,但是一直到去世都沒有出現頸椎病症狀。因此,單憑X光片上的頸椎退變表現就得出頸椎病的診斷是不合理與科學的。頸椎骨質增生不能簡單地和頸椎病劃等號。放射科大夫只能夠依據拍片上所見報告骨質增生、椎間不穩、黃韌帶肥厚等情況加以描述,而不應作出頸椎病的診斷。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病是種慢性退行性病患,其臨床表現各種各樣,特別是椎動脈型與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個別時候確診並不是容易。一旦診斷明確,通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病患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病患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退變、骨刺生長、韌帶鈣化等和年齡的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況常有反复,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平常生活與休息。所以,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避免得過且過的心態。

2.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者首次發作的患者,要注意休息,病況嚴重的更應該臥床休息二~三星期。臥床休息對於放鬆頸部肌肉、降低肌肉痙攣與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及消除組織受壓水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是承重頭顱的位置,活動度較大。頸兩邊懸掛上肢,上肢與頭頸不斷活動,使這些位置不斷受到各類力的功效,所以易產生慢性勞損,也容易因長時間磨損而產生各類老年性病變,產生疼痛與功能障礙。下頸部的疼痛常導致肩部的放射痛。

絕大部分頸肩部的疼痛在早上起床和氣候潮濕的寒冷時加重,活動後或者在溫暖的環境裡降低,並且可以自然緩解,亦可因勞累而復發。年齡比較大的女性多見。這是長時間慢性勞損所導致的頸部肌筋膜炎。可以用針灸、拔火罐、理療與封閉等,其目的是止疼。逐步進行活動鍛煉,則可以漸漸好轉。個別時候在睡後起床時受涼或者晚間睡時被風吹致頸肩部忽然疼痛,頭部向各方向活動均明顯受限,稍動則導致疼痛,也叫做“落枕”。用理療、拔火罐、磁療、針灸和頭部牽引可迅速好轉,通常一至二星期內症狀消失,不留後遺症。

頸椎病是頸部的另外一種常見病患。頸椎病主要是因為年齡增大,頸部椎間盤老化,彈性與強度喪失後導致的,椎間盤退化是自然規律,但是並不是椎間盤退化就一定會得頸椎病。僅有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使得脊髓、神經根、神經末梢、椎動脈等受到刺激或者壓迫時,患者產生頭暈、頭痛、頸痛、肢體麻木與活動障礙等一系列症狀時才稱頸椎病。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診斷:

1.症狀:①頸肩痛短期內加重並向上肢放射;②皮膚可有麻木、過敏等感覺異常;③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

2.體徵:臂叢神經牽拉試驗(Eaton試驗)可出現陽性;壓頭試驗(Spurling徵)陽性,頸部僵直,活動受限,頸部肌肉痙攣,受累節段棘突壓迫,感覺、肌力減退。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診斷:

1.症狀:

①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頭痛或偏頭痛,頭暈特別在頭轉動時加重,有時伴噁心、嘔吐;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瞳孔擴大或縮小,眼後部脹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齊,心前區痛和血壓升高;頭頸及上肢出汗異常以及耳鳴、聽力下降、發音障礙等。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症狀:

(1)神經根型頸椎病:頸部活動受限,一側或雙側手臂麻木無力、疼痛,皮膚感覺障礙呈階段性分部。

(2)椎動脈型頸椎病 :起病緩慢,以中年人多見,多有低頭工作的病史。症狀表現為頭昏、噁心、嘔吐或一過性眩暈、耳鳴,嚴重者可突然昏倒,伴有持續性頭疼(或偏頭疼)。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病是因頸椎、椎間盤和周圍韌帶等退行性改變,致使椎間隙變窄、骨刺增生,壓迫頸神經根、頸段脊髓或者椎動脈而產生的一組綜合徵。

症狀:

頸椎病依據其壓迫位置不同,所產生的臨床證狀也各有所異,經常見的有以下三種臨床類型: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椎間盤連接相鄰兩個椎體,具有保護脊柱運動度,承受、緩衝振動及平衡身體姿勢的作用。

其上下面各有一透明軟骨構成的軟骨板與上下椎體緊貼,四周有纖維環環繞,此環外層為纖維結締組織,內層為纖維軟骨,中央為髓核,由軟骨黏蛋白膠體溶液構成。髓核的液體結構便於把壓力向所有方向傳遞及分散,而由交織纖維構成的纖維環制止髓核外流,保持椎間盤的抗壓能力。椎間盤持續受壓後可因水分滲出而變薄,壓力去除後含水量及厚度又漸漸恢復。有纖維環退行性變時,這種含水量及變化明顯加大。

有人做過試驗:對椎間盤直接加壓至10千克/厘米2,椎間盤內部產生13千克的壓力;當腰部前屈或後伸時,在椎間盤的前緣或後緣可產生50千克的壓力;當從地面上舉起45千克的重量時,第4腰椎與第5腰椎椎間盤的壓力可達700千克,幾乎可以達到原重物的15倍。椎間盤正常壓力增加至150~650千克,平均壓力至150千克,就可以發生纖維環破裂。反复損傷將使纖維環不斷自內向外地撕裂。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套即簡單又容易學的脊柱保健操:

一、踮起腳尖,立起腳後跟,軀幹拉直,脖子伸長,下巴往上抬。這節操最大的特徵則是用自己的肌肉將自己的後背整個的肌肉拉直,相當於將脊柱拉直,做自我牽引。

二、當兩個手側平舉時,在表針上叫九∶15,此時各向上五個刻度,就變成了10點十分。每逢手臂上來下去時,可摸一下自己頸部的肌肉,伴隨著這個過程,支撐脖子的肌肉能得到有效的鍛煉。注意手一定放置在自己的兩邊,往後張開。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白領美眉的工作花大多的時間坐在椅子上,因此坐姿很重要,坐時背部一定要有椅背的支撐,最好椅背可以略有突出的弧度來支撐背部。此外可將膝蓋的高度稍高於臀部的部位,這樣也可減少脊椎所受的壓力。一個姿勢的維持不宜超過一小時就要略微活動一下身軀,同樣有助背部的健康。

2、拿東西時,盡可能使用推的,少使用拉的形式。當準備要推東西時使用您的手臂及腳來開始推的力量。

3、當我們站立時,脊椎承受我們全部的體重,因此站立的姿勢很重要,而正常的脊椎有一定的弧度,保持正常的弧度可以減輕脊椎所承受的壓力,因此可以減輕背部酸痛,當我們須要長期站立時可以輪流把一隻腳放置在高度約廿至卅公分高度的腳凳上,這樣就可以減輕背部所受的壓力。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椎間盤纖維環彈力減退,椎間盤向四周突出,椎間隙狹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體之間不穩等,醫學上統稱為頸椎退行性變。正是這些改變,以不同方式使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受壓,產生各種症狀,叫做頸椎病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很複雜,常因病變部位、受壓組織及壓迫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分四個基本類型: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型。各型之間症狀相互摻雜,無明顯界限,呈混合狀者又稱混合型。最常見的是神經根型,約佔頸椎病的60%。

1、神經根型頸椎病。由於神經根受壓或受刺激,使頸、肩背部產生疼痛。多數呈單側性,部分為雙側性。輕者為持續性隱痛或酸痛,重者為陣發性劇烈疼痛。沿神經分佈區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痛,伴有手部針刺樣或電擊樣串麻感。頸部後伸、咳嗽或腹壓增加(例如用力大便)時疼痛加劇。常有反復發作的落枕史。各種頭頸部外傷均可誘發本病。此外,尚可有發沉、無力、握力減退,持物墜落等現象。當睡覺時患側上肢受壓後容易出現酸脹、 ​​麻木感。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病是由於頸部長期勞損,椎間盤組織或骨與關節發生退行性變,導致鄰近的神經、脊髓、椎動脈受到壓迫或刺激所產生的各種症狀。頸椎病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

頸椎病表現為頸項、肩臂痛、四肢痛麻,尤以上肢為著,部分病人可有頭暈、頭痛、耳鳴、耳痛、視物不清、吞嚥困難等。

一、頸椎病的內治: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部的不適及慢性疼痛絕大多數由頸椎病引起,但頸椎病在臨床上的表現較為複雜,醫學專家為了治療的方便,根據頸椎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頸型: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輕的一型,也是最常見、最容易診斷的一種。病人以青壯年居多,個別也可在45歲以後才首次發病。病人以頸部酸、痛、脹及不適感為主,且常訴說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約半數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被/迫處於某種體位,個別病人上肢也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一般病人躺下後症狀減輕,站位或坐位加重。向上牽頸試驗表明,頸部症狀立即減輕或消失。

2、神經根型:神經根型頸椎病也較多見,主要是出現根性痛。在發病早期就能引起病人的注意,所以病人前去就醫的時間一般都早,療效當然也好,約90%以上的病人可以自愈。由於疼痛症狀是從頸部向遠側手腕部放射,因此又稱之為“下行性頸椎病”。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頸部疼痛是慢性疾病,病情複雜,所以一般均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但各種療法都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總體來說,頸部疼痛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熟悉頸部疼痛常識,了解頸椎解剖特點,做到科學預防與治療頸部疼痛。掌握1~2種頸椎自我保健方法,積極預防頸部疼痛發生,選擇正確的門診治療,而且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針對自身病症,選擇多種方法,綜合治療,以求快速痊癒。

 

2、由於頸部疼痛的病因複雜,發病原因各不相同,頸部疼痛患者的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所以治療原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強調原則性與個體性相結合,不同的病人應當採取不同的方法,治療方案應切實可行。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頸椎病單憑發病特點,一般人同樣也可診斷,病人以“辦公一族”及中老年人居多,症狀以頸部酸、痛、脹及不適為主,一般躺下後症狀減輕,站位或坐位加重,做向上牽頸試驗,頸部症狀立即減輕或消失。中年以後,有慢性發作性頸部僵硬伴有肩臂麻痛,或有頭暈、頭昏、耳鳴、視霧、猝倒症,或有下肢麻沉無力及震顫、癱瘓,或有肢端發涼、紫紺等。家人可按以下方法進行檢查,可初步判定是不是頸椎病

1、前屈旋頸一試便知:前屈旋頸試驗是頸椎病臨床診斷方法之一。先令患者頭頸部前屈,之後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即為該試驗陽性,提示頸椎骨關節病,表明頸椎小關節多有退行性病變。

2、擊打頭頂便知分曉:病人端坐,頸自然挺直。檢查者左手放在患者的頭頂,以右手握拳輕輕叩擊左手背,造成椎間孔突然縮小,使神經根受刺激而出現根痛或麻木即為陽性,提示有神經根型頸椎病。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的人說患頸椎病太難受了,但不知頸椎病怎麼預防。實際上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與每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只要加強預防,就一定能夠防止頸椎病的發生。如果患了頸椎病,只要採用科學合理的治療手段,注意生活起居,改變不良習慣,那麼頸椎病的治愈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頸椎病的防治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枕頭的高低對預防頸椎病是十分重要的,枕頭過高、過低或不用枕頭,勢必造成頸椎的生物力學改變。枕頭過高,使頸部前屈,造成頸後部肌群積累性損傷,另外可使椎管內硬膜囊後壁被拉緊,並向前方移位,如遇頸間盤後突及較大骨質增生和發育性椎管狹窄時,脊髓就會受到壓迫而產生臨床症狀。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造成頸部過度前凸,使頸前肌群與前縱韌帶引起積累性損傷,位於椎管後方的黃韌帶也可向前突入椎管,使椎管縮短,容積變小。因此,只有使枕頭高低適度,方能保持頸椎生理曲線,保持肌群平衡和椎管內硬膜囊的生理自然狀態。枕頭高低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以側臥時與肩平,再適當調整高度至舒適為度。枕頭應軟硬適度,如能做成中間高兩邊低或兩邊高中間低的形狀,正好能托住頸椎的生理曲度,對頸椎可起到相對固定作用。這種枕頭在市場上有售,但不一定適合於每個人。

2、要採用正確的睡眠姿勢。古語說:“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科學工作者對睡眠姿勢研究表明,以右側臥微屈雙腿的姿勢為最佳,這種睡眠姿勢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全身肌肉呈鬆弛狀態,四肢可以不拘形式自/由變動到最合適位置,也容易入睡。但一個人不可能總是一直保持右側位,實際上一夜間人的睡眠姿勢常常在變動,據觀察有人一夜間可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適的姿勢。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