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後,氣候逐漸轉涼,同時天高氣爽,空氣乾燥,傳統醫學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秋燥足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旦最易傷肺。這是因為肺主呼吸,通過支氣管、鼻咽部與外界相通,而燥邪傷人,多是山口鼻而入,加之肺為嬌贓,,其位最高,開竅於鼻,外台皮毛,內為五贓六腑之華蓋,喜潤而不耐乾燥,其氣通於六氣,若感於時令之燥氣,則肺必傷,常會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十灼疼痛、十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皮膚乾澀,氣喘胸痛等病症。又由於肺與大腸相表早,故症狀司見心熱煩渴,不思飲食大便十燥。因此,秋燥症的預防與調攝常需顧護肺。


  首先要調節飲食: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飲食調養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的食品為重;中醫認為:“秋季乾燥,上逆而咳多為痿厥”,故仲秋以後進補以滋潤補肺為主。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麻”即芝麻,具有滋陰潤燥之功,而潤燥正是秋季進補之大法。具有滋陰潤燥的食物很多,並不是芝麻一種,除了上述食品外還有葡萄、大棗、柑橘、石榴、甘蔗、荸薺、梨子、木耳、蜂蜜、羅蔔及大部分蔬菜。秋令果品中,尤以梨為最佳,其性甘涼,具有潤肺、止渴、養陰滋潤、化痰、通便之功效。滋補肺陰的藥膳常選用的中藥還有銀耳、百合、銀杏、麥冬、川貝、沙參、冬蟲夏草等。此外,蓮藕、蓮子,菱角等也有清除燥熱的作用,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肺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燉食則更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生津止咳的作用,如梨粥、胡蘿蔔粥、菊花粥、芝麻粥等。粥療之外,再介紹營養湯的補法。如芡實紅棗花生湯,芡頭古有大量的碳水化台物,易於被人體吸收,。號稱秋涼第一補物,與具有養脾健胃的紅棗、花生合用,對調整改善和恢復夏季食生冷之品所致的腸胃功能減退有一定療效,最官宜體虛產婦、貧血和脾胃虛弱者服用。還有扁豆苡仁湯也具有補脾胃、祛濕熱之功敬。此外,涼爽的秋天氣候使人胃口大開,而此時進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隨意,仍應以潤燥為前提,雞肉、牛內、鴿肉、當歸、熟地黃等較為偏溫熱之品可適當食用,但對於羊肉,狗肉,鹿茸,附片等大溫大熱之品除非陽虛體質者應盡量少吃。


  其次要早睡早起;由丁秋季天氣較涼,風盧較急,地氣清肅,萬物變色,人們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遠寧靜。這樣收斂神氣,可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


  此外,要堅持鍛煉身體:秋天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所以應選擇適宜地項目堅持鍛煉,強身健體,如慢跑、做操、打球、練拳等,強度因人而異,以舒適為宜。通過鍛煉,可提高腫的功能和機體的耐受能力,以便更有效的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的侵襲。若鼻燥十澀,鼻塞不通,甚至鼻出血,可採用按摩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一、鼻外法。用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夾住鼻根兩側,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連拉12次。用此法拉動鼻部促使鼻粘膜的血液循環,有利於分泌正常的鼻粘液。


  二、點按迎香穴。以左右兩手中指或食指點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溝凹陷處)12次,按摩此穴,既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防治鼻病,還能防治面神經麻痺。


  三、點按印堂穴。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點按印堂穴(位於兩眉中間)12次。也可用兩手中指的指腹,一左一右地交替按摩印堂穴。這種按摩方法不僅促使粘膜分泌增加,保持鼻腔濕潤,使鼻腔通暢,而且有治療鼻炎,預防感冒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凡事過猶不及,若上面所及飲食療法食之過度或暴食,都損健康。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301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