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9歲的男性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盜汗,每於醒後發現濕透內衣,伴腰膝酸軟、心悸、失眠和多夢等。無發熱、咳嗽和咯血絲痰;無明顯消瘦、納差,曾到多家醫院和私人診所就診,未見明顯療效,每於工作繁忙和菸酒過多時症狀加重。


  患者兩顴發紅,較消瘦,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初步診斷為盜汗(心腎陰虛)。治療以滋陰補腎,養心安神為原則。方藥採用六味地黃丸加味:熟地24克,山萸肉12克,淮山12克,澤瀉9克,丹皮9克,茯苓9克,遠志12克,酸棗仁12克,柏子仁12克,五味子9克,龍骨20克(打碎),牡蠣20克(打碎)。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連服7劑,上述症狀緩解,再服7劑,症狀消失。守上方連服14劑而愈,隨訪8個月未見復發。


  祖國醫學稱夜間睡著後出汗為“盜汗”,又稱“寢汗”,為睡著後不自覺出汗,汗量較多,醒後汗即停止,多屬陰虛證。臨床上常有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兩顴發紅,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陰虛火旺之證候。六味地黃丸為滋陰補腎的基本方,以腰膝酸軟、頭暈目眩、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對神經衰弱、慢性腎炎、肺結核、糖尿病、甲亢、高血壓、小兒發育遲緩、早期老年性白內障等屬於腎陰虧損者,均可加減使用(脾虛便溏者慎用)。方中熟地滋腎填精,為君藥;山萸肉養肝腎而澀精,淮山益脾而固精,均為臣藥;澤瀉清泄腎火,並防熟地之滋膩,丹皮清泄肝火,並製山萸肉之溫,茯苓淡滲脾腎,以助山藥之益脾,以上共為佐使。各藥合用,使之滋補而不留邪,降洩而不傷正,補中有洩,寓瀉於補,相得益彰。本例患者因盜汗多,並兼有心陰虛之證候,故加用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遠志、龍骨和牡蠣以斂汗、養心安神。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298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