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醫學基本理論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0043.htm
一、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即乳房出現結節狀、片塊狀、砂粒狀、條索狀等、形狀不規則,邊界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楚或清楚的非炎性腫塊。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旁2帶(左側)、額頂帶前3分之1。
背部:膀胱經—雙側膈俞至膽俞、膏盲。膽經——患側之肩井穴。小腸經——患側天宗穴。
胸部:任脈——膻中穴。胃經——患側屋翳穴。阿是穴——乳腺增生局部。肝經——患側期門穴(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
下肢:胃經——患側豐隆穴。膽經——患側俠溪穴。脾經——患側血海穴。肝經——患側太衝穴。
二、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乳腺炎症。早期乳腫痛、大小不等之結塊、皮膚微紅、排乳不暢、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胸悶噁心、厭食;中期腫塊逐漸增大、皮膚水腫灼熱、跳痛劇烈、疼痛十余天不見減輕、硬塊中央變軟、全身不適加重;後期破潰出膿後、腫消痛減、亦有破潰後乳汁從瘡口溢出,癒合較慢。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旁1帶(對側)、額頂帶中3分之1。
背部:膀胱經——雙側肝俞至胃俞。膽經——患側肩井穴。小腸經——患側天宗穴。
胸部:任脈——膻中穴。胃經——患側屋翳穴、不容穴至乳根穴(乳根位於乳頭直下,第5肋間隙)。
上肢:小腸經——患側後溪穴至少澤穴。心包經——患側內關穴。
下肢:胃經——患側梁丘穴、豐隆穴至衝陽穴。
三、崩漏
經期出現經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稱為崩漏,西醫所說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和產後惡露不盡。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旁3帶(雙側)、額旁2帶(右側)、額頂帶後3分之1。
背部:膀胱經——雙側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腹部:任脈——氣海穴至關元穴。
下肢:脾經——雙側血海穴、地機穴、三陰交穴、隱白穴。
肝經一雙側太衝穴。
腎經——雙側復溜穴至湧泉穴、然谷穴。
胃經——雙側足三里。
四、 月經的周期或出經量異常,都稱為月經不調。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等可參考本拍打調理。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旁3帶(雙側)、額旁2帶(右側)、額頂帶後3分之1。
背部:膀胱經——雙側肝俞、脾俞至腎俞。
腹部:任脈——氣海穴至關元穴。
胃經:雙側歸來穴。
下肢:脾經——雙側血海穴、三陰交穴。
肝經——雙側中都穴、太衝穴。
調經——雙側交信穴、太谿穴。
經早:太衝穴、太谿穴為重點。
經遲:血海穴、歸來穴為重點。
經亂:腎俞、交信穴為重點。
 

五、痛經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常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並隨著月經週期而發作。痛經可見於子官發育不良,或子宮過於前屈和後傾,子宮頸管狹窄,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頂帶後、3分之1、額旁3帶(雙側)、額旁2帶(左側)。
背部:膀胱經——雙側肝俞至腎俞、次髎。
腹部:任脈——氣海穴至中極穴。腎經一雙側中注 穴至橫骨穴。
下肢:脾經——雙側陰陵泉穴至地機穴、三陰交。肝經——雙側太衝穴。
六、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為子宮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纖維組織組成,可造成月經量多或淋漓不淨,貧血。盆腔炎可照此拍打調理。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旁2帶(左側)、額頂帶後3分之1。
背部:膀胱經—雙側腎俞至次髎。
腹部:任脈——氣海穴至中極穴。
胃經——雙側歸來穴。
腎經一一雙側氣穴至大赫穴。
下肢:脾經——雙側血海穴、三陰交穴。
 腎經——雙側復溜穴。
肝經——雙側行間穴。


七、閉經
閉經或稱經閉,是指女子年逾18歲,月經尚未來潮,或曾來而又中斷,達3個月以上者。
【拍打調理】
 頭部:全息穴區——額旁3帶(雙側)、額頂帶後3分之1、額頂帶中3分之1。
背部:膀胱經——雙側膈俞至脾俞、腎俞、次髎。
腹部:任脈——氣海穴至中極穴。
下肢:脾經一一雙側血海穴、地機至三陰交穴。
 肝經——雙側太衝穴。
胃經——雙側足三里穴至豐隆穴。

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網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