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俗稱“雞盲眼”。有後天性與先天性兩類,後天性者,多由維生素A缺乏,或營養吸收失調引起。由維生素A缺乏引起者,白天視力良好,只是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地方,則視力甚弱,並感眼睛乾澀,流淚等。多因久病虛贏,氣血不足;或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導致肝虛血損,精氣不能上承,多見於小兒,伴有腹大,面黃肌瘦,頭髮稀疏、舌質淡、苔膩、脈細無力。治療時應首先查明原因,對症處理。


  先天性者多由遺傳所致。以視網膜色素變性最為典型,有夜盲、視力狹窄,眼底色素沉著三大主徵。視網膜光感受器功能異常,大多數病例視植細胞受累更為嚴重,使得患者夜視力受損更重。患者早期即有夜盲症狀,但中心視力可正常。最初視野出現環形暗點,以後隨著病情的緩慢發展,視野呈向心性縮小,夜盲症狀逐漸加劇,直至日間行路亦感困難。後期視野成為管狀,甚至陷於失明。有多種遺傳方式,可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連鎖隱性遺傳。近親結婚所生的子女最為常見。約1/3為散發病例。據估計目前全世界已有​​本病患者150萬人,是眼底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中醫稱“高風內障”,對早期病例,應用中醫綜合療法,常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其具體治法,除辨證論治外,常採用肝腎雙補或五臟兼補之法。


  肝腎雙補法


  該法的首選方,有十全明目湯(熟地、枸杞子、桑椹子、蒺藜子、覆盆子、楮實子、菟絲子、決明子、車前子)


  五臟兼補之法


  該法的首選方,有全真散(黨參、黃芪、熟地、當歸、枸杞、棗仁、龜甲、五味子、淮山、黃精、肉蓯蓉)。


  守方多服,緩以圖功。不但視力有可能提高,夜盲、視野縮小也會得到改善。配合針灸治療,更是中醫治療本病的一大特色。


  常用的針刺穴位有睛明、球後、風池、養老、腎俞、肝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陰交等,遠近配合,每次選用3―4個穴位,中等刺激,每天一次,留針30分鐘,15次為1療程。梅花針、耳針、頭針、埋針、穴位埋線、穴位注射、穴位按摩均可配合使用。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282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