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皮膚顏色看“心肝寶貝”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可能見識過很多人的皮膚,雖然表面上差異不大,但是仔細看,卻發現各盡不同。其實膚色的變化顯示著肝臟功能的好壞,大家不妨對照下邊內容觀察下自己。



※黃色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曾這樣描述“濕熱相交,民病疸也”。即今天所謂的肝炎及膽囊炎。



傳統中醫學還將黃疸分為陽黃和陰黃。



陽黃指黃色鮮明如桔子色,病程較短,屬於熱證、實證;



陰黃則指黃色晦暗,病程較長者,屬於寒證、虛證。



不同的黃色揭示了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採用不同的治療法則。從未患過肝炎的人,在畏寒、發熱、噁心、嘔吐、肝痛、極度乏力後,忽然出現眼睛和皮膚發黃,表明患了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現黃疸,表明病情加重,肝炎處於活動期,這時肝功能和轉氨酶一般都會不正常,肝細胞損害嚴重。病人這時一定要積極治療、充分休息和注意營養。



※紅色主要是人體產生的雌激素主要由肝臟滅活,導致體內雌激素積蓄,可使皮膚上出現一個形狀像蜘蛛的紅色血管痣。



雌激素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部分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面、頸、肩、上胸和背部會出現成片的毛細血管擴張,使這些部位泛出絲絲紅色。還有些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手掌和腳掌出現紅色的斑點和斑塊,醫學上稱為肝掌,也是體內雌激素積蓄的結果。肝炎患者膚色變紅,表明肝臟功能受到長期嚴重損害。



※黑色皮膚顏色黝黑,面部眼睛周圍發黑,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功能嚴重損害的一個重要特徵。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又將黃疸分為黃疸、谷疸、女勞疸、酒疸和黑疸五類,黑疸最為嚴重,晉代名醫葛洪說:“療黃疸,變成黑疸者多死”。意思是黃疸尚可治療,但若變成黑疸,就只有等死,當然這只是在當時的醫術條件下決定的。因此,若出現皮膚發黑,切不可等閒視之,應立即檢查,弄清病情,並積極治療。



對於肝病患者,或者潛在未被發現肝病的人,應該密切注意自己的皮膚顏色,一旦發現皮膚顏色變化,應該及時治療。家人,親戚朋友之間,更應該多多“察顏觀色”,注意發生的變化,這樣有助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避免因晚診帶來的病痛。


 


所有轉載網站必須註明轉自百洋健康網


http://www.baiyjk.com/health/20084/FI000000255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鄭老師拍打按摩刮痧、腰腹部瘦身推脂、滑罐瘦身資訊搜錄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