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幹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下面一起來看看三焦經不通如何打通?
三焦是什麼?
首先要認識三焦經的功能,元氣的升降通路和水液代謝的通道。
他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
焦指的是心肺。不通就容易上火。
中焦指的是脾胃,不通就容易積食。
下焦指的是肝腎,不通的話就容易氣血瘀結。
三焦經就是從無名指外側一毫米處的關沖穴開始順著手背,胳膊背面一直到頭,順著耳朵轉一個大半圈兒,到眉毛旁邊的絲竹空穴。
(1)三焦總的功能
三焦①通行元氣
三焦通行元氣之說,
首見於《難經》。如三十一難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三十八難說:“所以腑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使,主持諸氣。”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原文明確地說明三焦是人體元氣(原氣)升降出入的道路,人體元氣是通過三焦而到達五臟六腑和全身各處的。
元氣,為人體最根本的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於五臟六腑,故稱三焦為元氣之別使。《中藏經·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對三焦通行元氣的生理作用作了更為具體地描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府,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也。”因為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如果元氣虛弱,三焦通道運行不暢或衰退,
就會導致全身或某此部位的氣虛現象。
三焦②運行水穀
《素問·金匱真言論》稱三焦為六腑之一,《素問·五藏別論》稱三焦為傳化之府,其具有傳化水穀的功能。《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三焦……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指出三焦具有對水穀的精微變化為營氣,以及傳化糟粕的作用。《難經》明確提出三焦的運行水穀作用,如三十一難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
水穀在人體運行道路及氣之所終始,包括飲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質的吸收、糟粕的排泄全部過程,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來概括。並根據上、中、下三焦所處部位不同,對水穀運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納,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的具體描述。這是以三焦運行水穀來概括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三焦③運行水液
三焦為人體水液運行的主要通道,
這在《內經》中有多處論述,如《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靈樞·本輸》說:“三焦者,中瀆之腑,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說明三焦是人體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
人體水液代謝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是多個臟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如《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水液代謝雖由胃、脾、肺、腎、腸、膀胱等臟腑共同協作而完成,但人體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環流,則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實現。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影響到水液運行的遲速,而且也必然影響到有關臟腑對水液的輸布與排泄功能。也可以說,三焦運行水液,是對脾、肺、腎等臟腑主管水液代謝作用的綜合概括。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則脾、肺、腎等臟腑調節水液的功能將難以實現,引起水液代謝的失常,水液輸布與排泄障礙,產生痰飲、水腫等病變。正如《類經·藏象類》所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
打通三焦經的方法:
天氣太熱了,三焦經不通的人就特別愛上火,特別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這段期間,身體煩躁,熱。因為這個時間段是三焦經裡面炎熱氣息最活躍的時間。平時要少吃上火的食物,順的三焦經經常拍打。把火氣平息下去。
打通三焦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站著或者是坐著都可以。
用左手從右邊肩膀開始,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下拍打。
動作快慢一樣,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達到真懂經絡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鐘往上,拍完之後再用食指按揉。
陽池穴按摩三分鐘。
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樣的方法。
一定要堅持三個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還可以用中藥打通。梔子為藥引,加入黃芩,黃連,茯苓,澤瀉,白術,薏苡,枳殼,桔梗,益母草,煎好後,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選用艾灸的方法來打通三焦經。平時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綠色蔬菜。
注意事項:
建議平時注意飲食要規律。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過鹹以免濕熱過多影響脾胃活動,可以去看看中醫神經內科,吃點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中藥,配合針灸理療,效果也是不錯的。
http://www.doheal.com/article/36084.html
版權信息&隱私聲明
本站內容部分收集于網絡,如果您喜歡或轉載本站信息,別忘了標註來源(*^__^*)
【健康幫幫忙 - www.doheal.com】
鄭老師拍打討論群組的LINE ID:09124143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