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膽道疾病,會引起右上腹或劍突下的絞痛,向右肩背放射,有時伴有發熱、黃疽等症狀。中醫認為膽結石的發生與肝膽氣滯、濕熱內蘊、血行不暢等因素有關,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疏肝利膽、化濕清熱、活血化瘀,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常用的按摩穴位有以下幾個:
肝腧穴:位於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可以調節肝臟功能,舒解肝氣鬱結。
膽腧穴:位於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可以促進膽汁分泌和排出,消除膽道阻塞。
日月穴:位於腰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5寸處,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可以鎮痛止痙,治療膽囊炎、膽結石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或按揉上述穴位,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每天一次。按摩時要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不要過於用力或過於輕柔。按摩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全方位按摩刮痧滑罐、腰腹部骨盆雕塑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