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醫理論、推拿、按摩、刮痧、經絡、穴道、溫灸 (12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糖尿病迄今尚無根治的方法,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其並發症也是可以預防的。通過試驗觀察,我們發現按摩可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加速糖的利用,使糖的吸收降低:同時可以改善微循環,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下面介紹一套自我按摩手法,可以對糖尿病起到輔助治療和預防並發症的作用。


  糖尿病自我按摩的具體操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支氣管炎俗稱“慢支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主要表現為長期咳嗽、咯痰,時而伴有喘息症狀。中醫認為,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肺、脾、腎三臟虧虛為本,感受風寒濕邪為標,另外,還與肺肝實熱有關。


  1.預備式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昏迷不要驚,趕快掐人中。重掐人中穴,能救昏迷客。急救三穴要記清,合谷、湧泉與人中。


  合谷穴在手掌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虎口中一拇指節深的地方偏食指一側處,是全身四總穴位之一。湧泉穴在腳心窩腳時出的凹窩處。人中穴位鼻下縱溝中三分之一的地方。這三個穴位能治牙痛、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痺、中耳炎、三叉神經痛和提神醒腦、止咽痛、頭痛、腹痛。湧泉穴位從腳心直通胸部,與督脈相交,與大腦緊緊相連,有滋腎水、降腎作用,按摩此穴可治頭暈、失眠、心悸、高血壓等症。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癱即面神經炎,為面神經在乳突孔內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引起患側面神經周圍性麻痺。通常急性起病,口角歪斜,面肌麻痺,患側眼裂較大,鼻唇溝較淺,口角低,不能皺額,閉目不緊,鼓腮時患側漏氣,不能吹口哨,患側不能露齒,進食咀嚼時食物常存留在患側,飲水、漱口時水由患側口角流出。


  本病主要療法為針灸、理療、按摩、藥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臍,因為在胎兒時連臍帶,以供胎兒之營養,故被稱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臍中有個穴位名,叫做“神闕穴”,在人體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樞紐。


  經常按摩臍部,是古今養生家的重要修煉方法。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溫降低後,很多人出現手腳涼、關節疼、頸腰椎疼痛等不適,其實這都和氣血不通暢有關。中醫常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大家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溫暖的夏季流水潺潺,嚴寒的冬季滴水成冰,這就是“寒則凝,溫則行”。有三個穴位,建議大家多按摩一下,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禦寒保暖的目的。


  大椎穴這個穴在脖子後面最突起的骨頭下面,腰椎病的患者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針灸學中督脈循行的部位,督脈可以調節全身的陽經,按揉頸腰可以疏通督脈經絡調暢氣血,具體操作是兩手搓熱緊按頸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頸椎病的患者可以經常揉按大椎穴。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功的特點主要有:


  1.發揮練功人的意識能動性。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搓臉摩耳簡便易行,特別適合教師保健之用,若長期堅持,不僅能保持耳聰目明,而且可強身祛病,益壽延年。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今年43歲。剛參加工作那幾年,由於體質較弱,三天兩頭常患感冒,常出現耳鳴;看書時間長一點,眼睛就感到很疲勞。從1992年起,我採用搓臉和按摩雙耳的健身方法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幾年來,我不僅與感冒無緣,而且皮膚也變得紅潤、光滑,顯得年輕。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用推摩、擦摩和揉捏3種自我保健按摩方法,對臀、腿、膝部進行科學、合理的按摩刺激,可促進肌肉活動,增進血流,改善營養和代謝。


  臀部按摩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發性疼痛呈陣發性燒灼樣或鑽刺樣疼痛,每次持續數秒或1-2分鐘,每日可發作數次;繼發性通常由其他疾病引起,疼痛呈持續性,伴有面部感覺障礙或咬肌癱瘓、萎縮。中醫認為,此病是由於氣血阻滯、肝胃實熱上沖或陰虛陽亢、虛火上擾所致。


  1.預備式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中醫典籍所記載,串連穴道之“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任何一條經絡阻塞不​​順,都會影響到臟腑機能的運作,反之,五臟六腑的病變或機能低下,也將會導致經絡堵塞。


  如何以經絡指壓的方式,來塑造美化臀線呢?基本上主要是按摩膀胱經的“八膲”穴道與膽經的“環跳”穴。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穴、魚際穴、少府穴、合谷穴、神門穴等。廣西中醫學院骨傷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韋貴康教授告訴記者,不同穴位對應著身體的不同器官,經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等,可以調節臟腑功能,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的人勞碌一天之後,飢腸轆轆,見了美味佳餚,狼吞虎咽,然後倒頭便睡,第二天便覺腹脹如鼓,還打嗝、反酸。有的人為了趕路,在寒風中邊走邊吃,不久就感到腹脹不適。


  對於以上因不良習慣引發的腹脹,可以試試下面的推拿按摩法: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方法不但可以讓雙眼得到舒緩,而且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細紋及眼部浮腫現象。


  1.促進血液循環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學說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醫治腎臟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經常摩耳可起到健腎養身的作用。


  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失眠的人在中醫的觀點來說是屬於陰陽不平衡的狀態。頭面按摩時配合穴位可具有疏通經絡,調節陰陽的作用。


  頭面按摩法具有醒腦提神,鎮靜安眠,降壓止痛,療眩息暈,潤膚養顏的功效。臨床應用於頭痛、失眠症、內耳眩暈症。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拇指指尖輕輕按壓眉頭上方,持續3秒鐘後釋放,而後對眉毛至髮際線間區域反復進行自下而上的按摩動作。


  壓力導致的肌膚問題不是以單一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讓我們對它了解更多,沉著應對這些相伴而生的困擾。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日臨睡前搓摩雙耳,兼之揉提捏按,然後順後頸至眼眶、額部和整個髮根部進行搓摩,最後以雙手搓面。搓摩時用力要均勻,以能忍受和暴露皮膚微紅為度。


  按摩,是中醫治病的傳統手法。它的形成,是早期人類對自己身體無意識的搓摩,並因之而感到舒適,爾後方有定局定法。暫不懂按摩手法者,不妨堅持使用返樸歸真的搓搓摩摩,亦可強身祛疾、延緩衰老。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掌按摩非常方便,自己平時可以經常做。韋教授說,按摩時可以用大拇指找准穴位和壓痛點,順時針揉一刻鐘,直至發熱為止;也可以把手掌來回搓熱後,再按摩手上的具體穴位;還可以用木頭滾軸、保健球等來刺激手掌穴位。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穴、魚際穴、少府穴、合谷穴、神門穴等。經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等,可以調節臟腑功能,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見的脊柱病變包括退化、增生、錯位、膨出、鈣化、骨折等,由於解剖形態方面的改變使血管神經受壓,而引發出種種臨床症狀,如頸椎病、腰椎間盤脫出等。因為頸部活動頻繁,磨損較重,韌帶緊張受牽,所以頸椎較易退化受損增生變形。頸動脈因頸椎增生受壓,可見頭暈、頭痛,頸部臂神經叢因頸椎增生受壓,可見臂痛手麻。腰椎活動頻繁,人體上半身自重及持物重力全部集中於此,所以椎骨變形、韌帶老化、腰椎間盤退化等現像多易發生,稍有不慎,腰椎間盤膨出,壓迫神經,腿痛足麻,甚至肌肉萎縮,跛足而行。


  推脊整復三步療法是通過術者的手法推拿,使因病所致的脊柱形態改變盡快得到整復,恢復到正常生理位置,從而達到脊正經通,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