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的穴位保養
媽媽手是一種常見的手腕肌腱炎,主要是因為長期或過度使用拇指和手腕的動作,導致拇指根部的肌腱發炎、腫脹、疼痛和無力。媽媽手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會影響心情和健康。因此,及早發現和治療媽媽手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治療媽媽手的方法有針灸、拔罐、艾灸、中藥等,其中按摩穴位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自我保養方法。按摩穴位可以促進氣血循環消除濕熱,減輕疼痛和發炎,增加關節靈活度和肌肉力量。
以下介紹五個對媽媽手有幫助的穴位,可以每天按摩數次,每次按摩3至5分鐘,以不會產生急性劇痛或感覺無力為原則。
1. 陽谿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經穴,位於手掌背面,手掌用力撐張,靠近大拇指根部,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
2. 陽池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之經穴,有治療頭痛、手腕疼痛、滑鼠手、口乾、女性手腳冰涼等作用。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
3. 大陵穴:屬於心包之經穴,大陵穴位置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處為大陵穴位所在之處有治療頭面部及上肢各種急慢性發炎性及外傷性的疾患。位於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
4. 曲池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臨床常用於緩解或預防手臂腫痛、手肘疼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壓等病症。位於肘關節彎曲成直角,在肘橫紋的外側頭凹陷處,靠近骨頭邊緣 。
5. 肩貞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穴,位於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處為肩貞穴位所在之處有治療肩臂部各種急慢性發炎性及外傷性的疾患。位於在腋窩後紋頭,站好以後腋窩紋頭的後面上一寸 。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有效改善媽媽手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全方位按摩刮痧滑罐、腰腹部骨盆雕塑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