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醫學中的“叁”》由中醫養生網收集、整理、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地址:http://www.blogbee.net/newshow.asp?thread-5-416.html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醫學孕育於商周,昇華於秦漢,受古代哲學思想影響,對“三”特別重視,在基本理論中,多使用“三”來表示。
  三因:古代三類病因的合稱。內生外侵的致病因素種類繁多,但中醫把其分為三因,即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實際上,三因是對多因的囊括。我國古代的“三”就含多數,以三概多,既含蓄又恰當。
  三焦: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根據人體臟腑內在部位和功能活動的特點,劃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如《醫學正傳》說:“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臍之上,曰中焦;臍之下,曰下焦,總名為三焦。”儘管三焦在名實上爭論紛紜,但三焦仍不失其臨床價值。
  三寶:人們常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之所以被中醫界譽為“三寶”,是由於它對人體生命價值的重要性。精氣神是構成和滋養人體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則俱存,亡則俱亡,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三陰三陽病:醫聖張仲景在外感熱病的演變過程中,根據正氣強弱與病邪進退等傳變規律,把這一病理過程劃分為三陽病和三陰病。仲景在陰陽病中又三分陰陽,說明疾病的可變性與傳化轉歸,為治療外感熱病開創了歷史先河。
  另外,尚有脈診的上中下三部和寸關尺三部、小兒指紋的風氣命三關、藥物上的上中下三品等等,不一一贅述。所有這些充分說明,“三”在中醫學中的廣泛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