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片上,骨組織因密度很高,呈白色,密度低的組織表現為黑色,密度愈低它的表現就愈黑。現代數碼照相技術用於醫學臨床,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更大的幫助。


頸椎X線檢查在頸部骨關節炎最經常使用,為可以獲得較好的攝片效果,提高診斷準確率,我們還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準備:


病人的頸部和上胸部要盡可能裸露,通常採用自然直立狀態,不可含胸和過分挺胸;對於頸部病患的治療歷史,特別是頸椎和咽喉位置的手術史應當向大夫說明清楚,以免大夫作出錯誤的診斷;攝片時應當保持身體靜止不動,以免留下虛影或者重影。


攝片時為了使第1至第7頸椎完全暴露,病人應當兩手下垂,或兩手抓持一定的重物,以便使肩部下降,使頭顱和肩膀的距離加大。


2.部位:


在頸椎骨質增生里,經常使用的X片拍攝部位有:正位、側位、左斜位、右斜位、張口位和動力位等。在不一樣的部位攝片反映的影像不同,臨床意義也不相同。


(1)正位:這類部位最多用於頸椎中段和下頸椎的拍攝。對於高位頸椎(第1、2頸椎),因受到下頜骨的阻擋,僅有採用張口位。


將頸椎骨質增生的正位表現總結為下面幾種:


1、鉤椎關節增生: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變寬,或骨刺突起。因此處的骨刺最易影響到椎動脈,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昏眼花等。


2、椎間隙狹窄:表現為一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椎間隙變窄,常見於第5~7頸椎之間。椎間隙的改變可表現在同一個椎間隙,即椎間隙的左右不等寬,或者椎間隙的前部變窄、後部變寬等。椎間隙變窄,提示椎間盤有退變。正常頸椎椎間隙的寬度為0.5​​~0.7CM,年齡愈大,間隙愈小。


3、棘突偏歪:正常第2~7頸椎的棘突在正中部連成一直線,兩邊椎板至棘突中線的距離大體相等。假如頸椎有旋轉移位,則可以出現棘突偏歪。


(2)側位:這類部位能將整個頸椎全部拍攝出來,對頸椎骨質增生的診斷最有價值。


側位的表現。


1、頸椎曲度變化:正常頸椎有一個輕度向前的生理彎曲(突向前方),頸椎的生理彎曲變小、消失或向後側隆突者,都是頸椎骨質增生的徵象。愈向後突,頸椎的退變愈重。


3、椎體後緣骨質增生:以第5、6頸椎,第4、5頸椎,第6、7頸椎多發,其形狀以唇樣的骨刺常見,指向椎管內。該處骨刺的大小常常與頸椎骨質增生的病況輕重成正比。


4、關節突骨質增生:表現為椎體側緣的上下的骨質密度升高(骨刺),以中段頸椎最多發。此處的骨質增生,會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昏等症狀。


4、椎體前緣骨質增生:在椎體的前方,向前生長、呈鳥嘴形狀,通常不引起臨床症狀,假如骨刺生長過長,可以導致吞嚥困難,出現食管受壓型頸椎病這類增生常常見於下頸椎。


5、椎間隙改變:關節間隙變小常常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後所導致。


6、椎管前後徑改變:在側位片上測量椎體後緣的中點至椎板連線中點的距離,即椎管的前後徑。正常人為1.5~1.8CM(第4~7頸椎),在第1、2頸椎的椎管前後徑為1.7~2.2CM。假如在側位片上測的數值小於上述標準值,就能認為是頸椎的椎管狹窄症。


7、項韌帶鈣化:多見於第5~7頸椎平面的棘突後方出現的鈣化影,呈大小不同、邊緣部齊整的密度升高,是頸部骨質增生的徵象之一。


8、前、後縱韌帶鈣化:在椎體的前緣或後緣出現了密度升高的鈣化影,是頸部骨質增生的徵象之一。後縱韌帶鈣化可以導致頸椎管狹窄。


(3)斜位:X光從頸椎的左邊方或右邊方,和頸椎的正面呈45度角,拍攝頸椎而獲得的影像。斜位片除了可以反映出正位片、側位片具有的一些特點外,主要可表現為椎間孔變小或者變形。椎間孔的改變可以反映出神經根受壓。正常椎間孔呈橢圓形,觀察時可左右進行對比。


導致椎間孔變小或變形的原因有:鉤椎關節骨刺形成、椎體後緣的骨刺長入、椎體後關節的骨刺長入、椎間隙狹窄等。


(4)動力位:讓病人的頸椎處在過伸或過屈部位拍攝的頸椎側位片。它可以反映頸椎活動時所導致的椎間聯繫,對頸椎失穩非常有意義。因頸椎失穩時做頸椎的過度屈伸動作,可以使椎體之間發生一定的移位,加重椎管狹窄。動力位片的主要症狀是:椎體不穩(表現椎體向前或向後滑移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椎體寬度),頸椎活動時大多會發出響聲。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waike/jingzhuibing/30281.asp


疾病網 http://www.jibingne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鄭老師拍打按摩刮痧、腰腹部瘦身推脂、滑罐瘦身資訊搜錄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