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經血量太少是由於氣血不足、腎虛或寒凝等原因造成的。經血量太少不僅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還會導致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因此,女性應該及時調理身體,增加氣血的補充,改善經血量太少的問題。中醫保養穴位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通過按摩或艾灸等方式刺激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月經。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醫保養穴位:
太谿穴:能滋養腎陰,補益精血,對於腎虛引起的經血量太少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或艾灸此穴,每次15分鐘左右,每日一次。
關元穴:能補益元氣,調節子宮和卵巢的功能,對於氣血不足引起的經血量太少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或艾灸此穴,每次20分鐘左右,每日一次。
三陰交穴: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交會點,能滋養肝腎,調和氣血,對於寒凝引起的經血量太少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或艾灸此穴,每次15分鐘左右,每日一次。
以上是一些經血量太少的中醫保養穴位,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保養。同時,還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等生活方式的調整,才能更好地改善經血量太少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全方位按摩刮痧滑罐、腰腹部骨盆雕塑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