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由於運動量的減少和環境的逐漸被破壞,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怎樣才能更好的養生保健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而中醫養生保健由古而來,是很值得人們的信賴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中醫養生保健的知識。


 


中醫養生是因人而異的
 

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中西養生保健活動的大融合


 


“保健”一詞是現代名詞,即有保持健康、保衛健康之意。與傳統文化“養生”一詞有相似之意。但西醫保健的具體活動方式與中醫養生還有些不同之處:“保健”多為群體活動,如開展群眾衛生,除害滅病,接種疫苗,環境保護等群防工作;而“養生”多為個體行為活動,因人為異。較少進行群體養生活動,因為養生是建立在審因施養或辨證施養基礎之上的。


 


儘管如此,保健與養生的對象基本是一致的,即是面向健康的人,特別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


 


不知出自何時、何地、何人,把“養生”與“保健”兩個名詞連在一起,尊稱為“養生保健”。現在見有“養生保健”書刊、“養生保健”學術團體,乃至“養生保健”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等。這是一件自然而然,被醫界、藥界和保健品界歡迎的現實。這是當前古今中外,醫藥衛生學術與技術大交流、大融合、大匯通的結果。


 


  微微健康網:綜上所述,中醫養生保健是因人而異的,什麼樣的體質配合什麼樣的養生,這些都是要嚴格講究的,大家要注意哦!


http://www.vivijk.com/jk/201212/323818.html


來源:http://www.vivijk.com 微微健康網  
特別聲明:本站醫學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轉載本站文章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