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體內脂肪代謝異常,致使過量的脂肪聚積於肝臟,並超過肝重的5%以上,於是形成了。輕者無任何症狀,常在體檢時被發現;病情重者可出現肝腫大,肝區悶脹或疼痛,乏力,食慾減退,噁心,腹脹等,實驗室檢查可見轉氨酶、血脂等異常。肝臟CT和B超有助於確診。


  中醫一般將本病分為以下幾型:


  1.肝胃不和型:


  病症:


  症見肝區,,脘悶食少,或有噁心、腹脹,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當以為治。


  藥方:


  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藥取柴胡、香附、佛手、枳殼、丹參、枳實、薑黃、鬱金、法半夏、陳皮、茯苓、厚朴各10g,澤瀉、山楂、荷葉各15g,每日1劑,水煎服。


  2.肝膽濕熱型:


  病症:


  症見,肝臟腫大,脘悶食少,口苦口乾,或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當以清熱利濕為治。


  藥方:


  用小柴胡湯合黃連溫膽湯加減,藥取法半夏、黃芩、大棗、澤瀉、草決明、竹茹、枳殼、黃連、茯苓、陳皮、鬱金、丹參、薑黃各10g,荷葉15g ,生薑3片,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


  3.脾虛濕盛型:


  病症:


  症見,乏力,納少,餐後,或伴胸悶、噁心,大便溏,,舌質淡、邊有齒印,脈濡細。當以健脾化濕為治。


  藥方:


  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減,藥取木香、黨參、茯苓、白朮、陳皮、蒼朮、大棗、澤瀉、膽南星、山楂、扁豆各10g,甘草、砂仁各5g,荷葉15g,每日1劑,水煎服。


  對於無明顯症狀而B超或CT檢查有脂肪肝徵象者,常用柴胡、何首烏、草決明、薑黃、鬱金、山楂、澤瀉、佛手、丹參、枳殼、荷葉等適量水煎服或製成丸藥應用,多可獲效。


  在中醫治療的同時,控制脂肪、醣類的攝入量,適當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物質,適當運動等均有助於的恢復。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350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