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失調可誘發消渴病


  長期的過度精神刺激,情志不舒,鬱怒傷肝,肝失疏泄,氣鬱化火,可上灼肺胃陰津,下灼腎陰;或思慮過度,心氣鬱結,鬱而化火,心火亢盛,可損耗心脾精血,灼傷胃腎陰液從而導致消渴病的發生。現代研究證明,情緒不穩定,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可使腎上腺素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功能亢進,抑制胰島素分泌,或使胰升血糖素分泌增加而誘發或加重糖尿病。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2型糖尿病發病是遺傳易感性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包括嚴重或長期的精神緊張、營養過剩、肥胖及缺少體育運動。精神緊張屬中醫情志致病的範疇。近年來我在臨床上觀察發現,30-40歲的中年人糖尿病發生較10年前明顯增多,且以腦力勞動者多見。這與他們人到中年,積極參與社會競爭,工作、生活、學習、家庭各方面壓力較大是密不可分的;另外還發現糖尿病患者有半數左右的人在發病前有情志失調病史。


  情志失調可加重消渴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糖尿病發生髮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數十年來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因伴隨著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理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血糖素及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胰島素的對抗激素,這些激素的增加,勢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祖國醫學亦認為,消渴病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一種慢性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因此罹患此病者由於病魔纏身而憂愁不安,以致肝氣不疏,肝氣鬱結,氣鬱化火,上灼肺金,則見口鼻乾燥,煩渴多飲等上消症狀。甚則肺陰虧耗,陰虛火旺,肺失宣降可見癆咳;氣鬱化火,燔灼中土,可見多食易飢,便秘,久則氣血化生乏源而見消瘦乏力,四肢痿軟,重則成痿證;氣鬱化火,下動腎陰,使腎之封藏失職而見多尿,重則如膏如脂,日久則肝腎精血大虧,不能上榮於頭則見眩暈耳鳴,視力下降,或見陽痿、早洩、腎功能減退等。情志失調可導致氣血正常運行失調,怒則氣上,氣血上沖於頭,輕則發為中風而致半身不遂,言語不利(中經絡);重則昏迷不省人事(中臟腑)。氣滯血瘀,絡脈瘀阻形成胸痺心痛證;瘀阻肢端而發為糖尿病足。總之消渴病是多髒腑、多器官受累,症狀錯綜複雜的全身病變,而情志失調,氣機紊亂,氣血津液輸布代謝失常貫穿了該病的始終,是本病發生髮展的重要環節。


  調理情志防治消渴病


  鑑於情志失調可引起消渴病的發生與發展,因此調理情志對於消渴病的防治就有重要意義。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調節氣血津液的代謝。肝失疏泄,則氣血津液代謝失常,而使消渴病情加重。所以,消渴患者應心情舒暢。臨床上觀察,許多患者在發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創傷,發病後又憂心忡忡,每使病勢加劇,或遷延難愈。因此疏肝調理情志實乃扭轉病勢,縮短病程的一個契機。現代醫學也認為,心理治療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原則,其內容主要是解除患者疑慮、擔心、害怕的心理。研究表明,不良情緒可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而導致血糖升高,從而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原則由“三駕馬車”增至現在的“五駕馬車”,其中增加的就有心理療法。應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既來之,則安之”,針對每個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性格特點,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使病情得以好轉。在治療上除注重肺、脾、腎外,千萬不要忘記肝主疏泄的重要作用。因此筆者在治療消渴病時,在基礎方上加一些柴胡、枳殼、香附。白芍、川楝子等疏肝理氣藥配合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療效。曾治一劉姓女患者,60歲,消渴病10年,一直服用優降糖,降糖靈,病情平穩。一月前因瑣事與老伴爭吵後心中煩躁不安,頭暈、失眠、多夢,查血糖為15.2mmol/L,曾用優降糖和滋陰清熱藥,但不奏效,故來門診,查患者血糖15.4mmol/L,尿糖++++,症狀同前,舌紅,苔薄黃,脈弦。治療原西藥不變,另服中藥丹梔逍遙散加花粉、葛根、麥冬等治療半月,症狀消失,尿糖(一),血糖5.6mmol/L,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綜上所述,情志失調對消渴病的發生髮展和預防治療有重要影響,這就提示我們臨床工作者,在治療消渴病時千萬不要忽視情志失調這一因素。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325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