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因性頭暈是指由於頸部肌肉、韌帶、椎間盤等組織的退化或損傷,導致頸動脈或椎動脈的壓迫或狹窄,影響腦部血液供應,引起的一種頭暈症狀。中醫認為,頸因性頭暈的發生與風、寒、濕、痰等邪氣的侵入,以及氣血不足、經絡不通等內在因素有關。中醫治療頸因性頭暈的方法有多種,其中一種是針灸或按摩穴位。穴位是人體經絡上的一些特定點位,通過刺激這些點位,可以調節氣血的運行,消除邪氣的阻礙,達到治療目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療頸因性頭暈的穴位: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此穴可以祛風散寒,活血通絡,對於風寒型的頸因性頭暈有良好效果。
天柱穴:位於後頸部,此穴可以清熱解毒,平肝息風,對於風熱型的頸因性頭暈有良好效果。
風門穴:位於背部此穴可以散寒止咳,平喘息風,對於寒濕型的頸因性頭暈有良好效果。
太陽穴:位於側額部此穴可以清熱鎮痛,活血開竅,對於血瘀型的頸因性頭暈有良好效果。
聽宮穴:位於耳前部,當耳屏前方凹陷處。此穴可以開竅利耳,平肝息風,對於肝陽上亢型的頸因性頭暈有良好效果。
針灸或按摩這些穴位時,應按照中醫師的指導進行,不要隨意操作,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另外,針灸或按摩並非萬能之法,還應配合其他中醫治療方法,如中藥、拔罐、刮痧等,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全方位按摩刮痧滑罐、腰腹部骨盆雕塑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