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越減越肥不當減肥(1)》由中醫養生網收集、整理、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地址:http://www.blogbee.net/newshow.asp?thread-6-67.html
某新聞報導:杭州市23歲的葉某,去年下半年買了某種減肥保健品.吃了一個療程.瘦了3公斤。但沒多久,她就出現身體不適,被確診為減肥藥引起的慢性腎炎,只得接受激素治療。由於激素作用,體重猛增,變成個胖姑娘。
據說,為了減肥,有人成了“植物人”;有人一頭秀發大把脫落。成了光頭……
是藥三分毒。除非萬不得已,明智的人不會輕易服減肥藥,更何況,現在不少減肥保健品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化學藥品成分。用傷害身體的方法來減輕體重,得不償失。
這篇報導本意是向大眾宣傳“不要濫用減肥藥”的觀點,看後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報導的出發點是好的,觀點也正確,但報導中的“實例”,似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一,雖說減肥藥使用不當,會有很多不良反應,但引起較為嚴重的腎損害並不多見;其二,報導稱葉某乃吃減肥保健品而引起慢性腎炎,儘管並未提及該保健品的具體成分,也未提及服用多長時間才出現“身體不適”,但從報導中大致可以推斷,時間不會很長,這就降低了藥物導致慢性腎炎的可信度。因為一般而言,在較短時間內引起的腎損害,應該是急性腎損害,而不是慢性腎炎;其三,退一步講,即便葉某患的真是慢性腎炎,在臨床實際中,用激素治療的可能性也很小。報導將“吃減肥藥”和“患慢性腎炎”這兩件事變成因果關係,實在有“亂扣帽子”之嫌。至於報導所言,減肥導致“植物人”或光頭者,更是極為罕見。即使確有其事,也不一定是減肥藥物引起的。
我們在潛意識裡可能已經習慣了以往那種思維方式:好的就一定高大全,壞的就肯定一無是處。孰不知,目前獲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已經發生巨大變化,試圖利用一些不太客觀的材料,通過製造聳人聽聞、奪人眼球的效果,來傳播正確的觀點,結果可能會事與願違。一旦大眾了解到報導中的失實之處,就很可能對整個觀點也產生疑問。“打鐵需得自身硬”,自己採用不實的證據,怎麼能讓人相信結論是正確的呢?細節決定成敗,看似不關大局的失誤,卻可能使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那麼,目前市面上的減肥藥,一般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呢?不良反應因藥而異,但以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為多見。神經系統方面多表現為嗜睡、頭昏,也有的表現為激動、亢奮、失眠;消化系統方面主要為厭食、口乾、噁心、腹痛、腹瀉等;心血管系統方面則表現為心悸、心律失常、心絞痛等。
由於幾乎所有的藥物均在肝臟代謝,經過腎臟排泄,因此,每一種藥物均有可能對肝、腎造成一定的影響。即便藥物本身對肝腎並不存在毒性,但服用太多也會加重肝腎負擔,特別是肝腎功能本來就不太好的人更要注意。為慎重起見,藥品說明書通常會註明“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但並不意味著該藥物一定存在肝腎毒性。扣'個比方,就好像食物本身沒有毒,但吃得太多對胃腸也不好,一旦胃腸出現不適,也要限制進食量一樣。
以上講的是比較正規的減肥藥(包括一些有生產批號的保健品),如果是一些沒有生產批號、也不知所含成分的非法“藥物”,那就難以估計後果了。
肥胖問題絕不是買些減肥藥來服用就能夠解決的。在治療之前,首先必須鑑別是繼發性肥胖還是單純性肥胖。對繼發性肥胖者,切不可隨便服用減肥藥,而應該針對引起肥胖的病因進行治療。例如.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的肥胖,當所用藥物逐漸減量時,體重自然會逐漸下降,若腎上腺皮質激素劑量不減,也暫時不要考慮減肥。至於單純性肥胖,應該再三強調,要以指導患者改變生活方式,通過飲食、運動來治療為先,且應堅持不懈。只有當飲食、運動方面已經做得很好,而減肥效果不明顯時,才考慮適當使用減肥藥。減肥藥的使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肥胖症者的具體情況來使用,如患者的主食是脂肪類食物,可以考慮使用奧利司他;以進食澱粉類為主,可以考慮使用二甲雙胍或α-糖苷酶抑製劑;患者情緒比較抑鬱,可以考慮使用代謝增強劑(目前已經比較少用);患者情緒較興奮,則可以考慮使用食慾抑製劑。
肥胖症的治療在目前仍是相當棘手的一件事,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案,加之藥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因此,強調減肥最好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特別是單純使用減肥藥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