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方法簡單,好學易記,療效顯著。無病可以健身,有病可以治病,所以學習日常一些按摩保健法,對頸椎病防治大有益處。
按摩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其功能為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消除神經根炎症和水腫,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改善病灶部位的缺氧狀態。醫者按摩或患者自我按摩是頸椎病康復的重要方法之一,持之以恆地按摩,對於局部血液的流通,改善局部組織結構大有好處。
頸部按摩法:
頸部按摩,簡便易學,家人、醫者及患者皆可操作。
頸部按摩對神經根型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按摩療法應慎用。
指推法:醫者一手扶住患者頭部,另一手用食、中、無名指在頭夾肌、頸夾肌上輕輕按壓,使之凹陷後,柔和地向前來回推按,自頸椎旁上下、內外,反复推按。
捏拿法:醫者一手扶住患者前額,另一手用拇指與四指呈鉗形按於頸部兩側,自風池穴起至肩井穴,往返捏拿數次。
屈伸法:一手扶住患者頭頂部,另一手卡於頸部,使頸後伸,然後用拇指與四指內收捏頸部兩側,使患者做頸部前屈活動,反複數次。
端提法:醫者掌心托患者下頜角,輕輕端提牽引頭頸部1~3次,每次15秒鐘。
頸部按摩,手法治療每次約20分鐘,治療應以患者有舒適感為宜。因此手法要柔和穩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適的感覺。應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使力量向深層滲透,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頸項旋扳法:
頸項旋扳法的操作要領是患者低坐位,以便於術者操作。術者站於患者背後,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一手托住後枕部,囑患者放鬆頸部肌肉。術者兩手徐徐用力,將患者頭部向頭頂部方向盡量上提,然後使頭部向一側旋轉,當旋轉至接近極限時,術者用適當力量使頭部繼續向該側旋轉50一100 ,此時多數可聽到小關節彈響聲,如無不良反應,可再向對側旋轉。效果明顯者可隔日做1次。如旋轉時患者感覺不適,或合作差者應停做。
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後施按揉法於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再用按摩法於頸肩部,以斜方肌為重點,施法3—5分鐘後,醫者一手扶頭頂,一手施法於頸胸椎部,同時,配合頸椎屈伸被動運動3~5次。接著頸及患側肩部,配合頸椎側屈被動運動3~5次。最後醫者一手托住健側下頜,一手捏住頸肩部,配合頸椎旋轉被動運動。
坐位,醫者立於患者後方,施拿法於風池、風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絡,進一步緩解痙攣的肌肉,能通經絡而行氣血,使頸肩部僵硬痙攣的肌肉逐漸趨於柔軟。
坐位,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頜,手掌環抱其頭部向上牽引,利用患者的體重對抗,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擴大。
坐位,醫者一手扶住頭頂,一手托住患者下頜做抱球勢,徐徐搖動頸椎,待患者肌肉放鬆後,突然做頸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聽到彈響聲。本法功能為滑利關節,整復錯縫,扳法拉開椎間隙,突發性動作可糾正後關節錯縫,增加頸椎的活動範圍,同時能改變骨贅和神經根的相對位置,以減少刺激和壓迫,從而緩解和消除臨床症狀。
頸椎病分型按摩治療
1、頸肩部滾法5至10分鐘。
2、頸兩邊的點按法和彈撥,重點在痛點操作。點按彈撥時依據病人不同情況或者在頸旁夾脊,或者在夾脊穴的外側,甚至胸鎖乳突肌處操作。對於椎間隙窄者,醫者可以用一上肢置於病人頭前屈曲肘關節,囑病人略低頭,下頜置於肘窩,醫者以上臂和手夾扶病人頭部,向上牽拉頭部,另一手於痛點點按或者彈撥。
3、頸椎側扳法,或者仰臥位,頸椎牽引下用扳法。
4、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者,讓病人仰臥位,肩和床邊齊,醫者坐於病人頭前,一手托枕部,一手扶其下頜,一助手站於病人體旁,兩手分扶病人兩肩,相對牽引,托枕部一手向下移動,並且依次向上托頂病人頸椎以求改善其生理曲度。對於反向成角者,手要放置於成角的兩椎體之間,向上托頂。
5、神經根型:上肢痛麻者,要於患肢施以滾法、指揉法,指揉方向要沿橈神經或者尺神經走行方向,同時可點按臂牖、曲池、合谷、手三里、內關、外關等穴位,並且以食、中、環、小指4指拿極泉兩至三回,配用手指的揉法、捻法、拔伸法。
6、椎動脈或者交感神經型:頭暈頭疼者,要於C2棘突至乳突連線中點附近,和兩邊枕部找尋痛點,行點按法,並且要點按百會、四神聰、角孫、頭維、太陽、攢竹、魚腰等穴位,於前額臉部行魚際揉法,於頭部行掃散法。
7、交感神經型:要加點背部腎俞穴。
8、脊髓型:早期可以於頸肩行輕柔手法治療,不宜用扳法,於上肢、下肢行法、指揉、點按法,萬一出現肌張力升高等陽性體徵,考慮到脊髓受壓過久無法逆轉,要提議手術治療。
9、以上手法相應操作完成,以拿法拿頸、肩部肌肉3至5遍,搓肩背,牽抖上肢。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waike/jingzhuibing/14783.as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