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由於頸椎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增生的骨突和椎間盤壓迫神經根、脊椎或影響椎動脈供血所致。
病因:
1.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的活動幅度很大,尤其下部頸椎,隨年齡的增長和慢性損傷的積累,椎間盤容易發生退行性變,彈性減退,脆性增加,容易膨出或破裂。增生的骨贅及膨出或破裂的椎間盤組織如果壓迫神經根、脊髓或椎動脈、頸交感神經,便可出現壓迫症狀。
2.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椎管矢狀內徑小於正常,即使退行性變比較輕,也可產生臨床症狀和體徵。
3.損傷:急性損傷可誘發頸椎病,慢性損傷可加速其退變過程。因椎體因受牽拉和擠壓逐漸發生反應性的骨質增生。
表現:
1.神經根型:頸肩部持續性疼痛,反復加重,做仰頭動作或咳嗽、噴嚏等使胸、腹腔壓力升高的動作症狀加重。
2.脊髓型:早期患者感單側或雙側肢體發緊、麻木,逐漸軟弱無力,手指活動不靈,步行不穩,四肢僵硬,有的小便瀦留,同時有神經根和交感神經受壓症狀。
3.椎動脈型:在上述頸椎病變的基礎上,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有時耳鳴,視物不清等,與頭頸部的位置有明顯關係,當頭後仰,側傾或旋轉時症狀加重,可同時有神經根或脊柱壓迫症狀。
治療方法:
1.頭部牽引:適用於神經根型患者,可緩解頸肌痙攣,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用頜枕帶做臥位牽引。
2.局部製動:症狀重者,可用頸圍領制動,以解除頸肌痙攣,減輕壓迫症狀。
3.手術治療:脊髓型有明顯脊髓壓迫症狀者,或神經根嚴重受壓者,採用前路減壓加植骨融合術,或後路型椎板及關節突切除術或椎管擴大成形術。
注意事項:
1.飲食:宜進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食物,補充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多進含鈣質豐富的食物。
2.體位和活動:臥硬板床休息,頸部製動。不全癱病人,應活動能活動的肢體;全癱病人,應按摩上、下肢肌肉,每日3次,每次20分鐘,同時進行各關節被動活動。出院後堅持戴頸圍領,減少頸部活動,3個月內頸部不受壓。
3.複診時間和指徵:術後3個月來院複查,若頸部出現劇烈疼痛或呼吸困難、有梗阻感,可能為鋼板螺釘鬆動、植骨塊位或脫落,應及時來院複查。
特別注意:
1.術前加強特殊訓練。前路手術病人應進行氣管推移訓練,第1天先從右往左推移1~2分鐘,逐日增加,2~3天內達到推移氣管10分鐘不產生嗆咳和呼吸困難;後路手術病人應進行俯臥訓練,術後第1天先俯臥半小時,逐日增加,2~3天內達到能保持俯臥3小時,同時進行呼吸功能訓練,達到在俯臥位下仍能進行良好的呼吸活動。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頸部及四肢肌力。
3.寒冷天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預防感冒。
4.保持正確姿勢,如伏案工作時間長,要每隔1小時做1次頸部多方向運動。
5.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枕頭不可過高或過低,避免頭偏向一側。
六、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protrutionofthelumbarintervertebraldisc)是指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徵。
病因:
1.退行性變:退行性變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一般認為16歲青少年已可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隨年齡增長,髓核水分減少,彈性降低,椎間盤結構鬆弛,軟骨囊性變。
2.損傷:是椎間盤突出的主要誘發因素,特別是反复彎腰、扭轉等慢性積累傷。腰部急性損傷也可造成椎間盤突出。
3.與發生部位有關:下腰椎負重大,活動範圍也大,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腰5骶1間隙,佔90%~96%。
表現:
1.腰痛:由於髓核突出壓迫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所致,故早期僅有腰痛,常表現為急性劇痛或慢性隱痛。
2. 坐骨神經痛:絕大部分患者是腰4~5、腰5骶1椎間盤突出,故會發生坐骨神經痛,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至足背或足外側,並可伴麻木感。
3.馬尾神經受壓:中央型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的椎間盤組織可壓迫馬尾神經,引起馬鞍區感覺遲鈍,大、小便功能障礙。
治療方法:
1.休息:絕對臥硬板床休息。
2.手術治療:診斷明確,症狀嚴重,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由馬尾神經受損,應考慮行髓核摘除術、經皮穿刺髓核摘除術。
3.持續牽引或推拿:可採用骨盆水平牽引。
4.對症處理:疼痛較重時,可口服止痛藥物。
注意事項:
1.飲食:給予營養豐富、清淡、可口、含粗纖維食物,增加病人的抵抗力,並保持1~2天排便1次。
2.體位和活動:非手術治療者需絕對臥硬板床休息4週,症狀緩解後戴腰圍下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酌情進行腰背肌鍛煉。術後24小時以平臥位為主,術後第1天,開始在床上活動,14天下床活動。
3.複診時間和指徵:術後1個月、2個月和術後1年復查,如出現腰腿痛症狀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礙,及時復診。
特別注意:
1.腰部可熱敷,症狀減輕後可以下床活動,根據情況是否行腰椎牽引。
2.術前練習在床上使用便器。
3.術前12小時應禁飲水,術晨排空膀胱。
4.加強功能鍛煉。術後1~2天,屈髖伸膝;術後3~7天,直腿抬高訓練(見圖1);術後第8天,上肢俯臥撑(見圖2);術後第9天,爬行運動(見圖3);術後第10天,燕式運動(見圖4)、全橋運動(見圖5);術後第11~14天重複燕式、全橋運動;術後第3週下地行走,腰椎屈曲側曲練習;術後4~8週重複練習;術後3個月腰部避免負重。
5.須注意平時站、坐、行和勞動姿勢。
6.開展科普教育,使群眾了解腰腿痛防治知識。
7.開展業餘體育活動,如工間操等,消除單一姿勢帶來的軟組織疲勞和慢性損傷。
8.腰部勞動強度大的工人,可佩戴有保護作用的寬腰帶。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waike/jingzhuibing/10621.as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