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製作: 將糯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
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糰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朝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有經驗的年糕師傅說,要想做出好的年糕,最重要的是注意水和油的運用。
除此,糯米粉是否純也很重要,一般市場上買的糯米粉大多是摻雜了別的米粉,故吃起來不夠軟糯。所以年糕應直接用糯米做,為的是保正年糕的純度原味。做年糕很簡單,年糕可以做成很多種口味,但都是在最基本的原味年糕上加入個人喜歡的其它材料。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小吃介紹: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其實追溯年糕的歷史,早在中國的周朝就有記載。《國禮.禮記》中“差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
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黃米或江米麵加各種輔料蒸製而成。年糕品種多,有棗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細的年糕有白果、什錦、水晶、如意等,烹製方法多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點。小吃歷史: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就發現了顆粒飽滿、保存完好水稻的種子,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
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到明朝、清朝的時候,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吃,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小吃典故: 據說年糕是從蘇州傳開的。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幫助闔閭奪了吳國王位,並幫助他整年經武、強盛國勢,但後來闔閭志得意滿,命令伍子胥築“闔閭大城”以顯示他的功德。
城垣建成後,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城牆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裡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並未當真。
沒過多久,吳王闔閭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讒言,伍子胥力諫吳王拒絕越國越王勾踐的求和,遭到嫌棄並被賜死。伍子胥自刎後,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這時那位隨從記起伍子胥從前的囑咐,便急忙召集鄰里一起來到相門外掘地取糧,當挖到城牆下三尺深時,才發現城磚是用糯米粉做的。頓時人們激動萬分,朝著城牆下跪,拜謝伍子胥。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於是在伍子胥的家人主持下,分給城內饑民,大家暫時度過了飢荒。蘇州人敬仰伍子胥的愛國憂民的精神,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準備年糕,一來表示對伍子胥的懷念,二來可供在送舊迎新的春節與親朋好友分享。所以,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乾後不裂,久藏不壞。小吃種類: 我國地域廣、風俗習慣各地不同,年糕的種類也多種多樣。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台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北京的年糕為北方年糕的代表,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
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其實追溯年糕的歷史,早在中國的周朝就有記載。《國札•札記》中“羞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黃米或江米麵加各種輔料蒸製而成。年糕品種多,有棗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細的年糕有白果、什錦、水晶、如意等,烹製方法多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點。北京的年糕一般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應,除年節大量供應外,平時亦有供應,但數量和品種都比春節時少。年糕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滿族跳神用的祭品。
滿族名字叫飛石黑阿峰。清代沈兆有詩一首:“糕名飛石黑阿峰,味膩如脂色若琮。香潔定知神受餉,珍同金菊與芙蓉。”自註說:“滿洲跳神祭品有飛石黑阿峰者,粘穀米糕也。色黃如玉,味膩如脂,慘假油粉,蘸以蜂蜜頗香渚,跳畢,以此偏饋鄰里親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見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滿族的小吃品種了。而南方的年糕則有所不同,廣東年糕一般以糯米粉、粘粉、生油、瓜子仁、竹葉等為原料製成。其色澤金紅、軟滑甜香,味美可口。
海南年糕的表面光滑,色黃細軟,味道甜香。按當地的風俗,每逢農曆臘月,家家戶戶都為歡度新年而趕製年糕,並作為節日禮品。其主要原料有糯米、砂糖、芝麻、紅棗、水。海南年糕吃法多樣可烘烤或軟吃,也可燒糕湯吃,還可以切成薄片炸著吃。江浙一帶的新年風俗必備年糕,而且種類很多,有桂花糖年糕、豬油年糕、水磨年糕、八寶年糕等。江甦的年糕以蘇州的為典型,是糯米做的,主要是桂花糖年糕與豬油年糕;浙江的年糕以寧波的為普遍,主要是晚粳米做的,水磨年糕。台灣同胞每年也要吃年糕,做年糕時,先將糯米、蓬萊米混合洗好,泡三小時,磨成米漿壓幹,加入砂糖、香蕉油揉勻。
在蒸籠底部墊一層玻璃紙,把揉好的米粉放在上面,每個角放個竹筒透氣。約蒸二三小時,用筷子插入米粉中,看看有無生粉,做到鍋內隨時加水,直到蒸熟為止,然後將米糕切塊,保存著慢慢食用。為您推薦幾個當地有名的旅遊景點、古蹟:中南海、雍和宮、幽穀神潭響水湖
來源飯菜網,轉載請註明出處(本内容来自饭菜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cai.com/小吃/36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