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運用中藥人工週期療法(簡稱調周法)調經促排卵治療不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也形成了治療不孕症的一大特色。
調周法是在腎藏精、主生殖和女子血海盈虧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月經週期中四個時期,即月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中陰陽消長變化而立治。採用調控腎―天葵―衝任―胞宮生殖軸的方法,擬以滋陰養血-活血化瘀-補腎-活血化瘀的用藥思路,促黃體促排卵達到受孕的目的。
黃體功能障礙分為黃體發育不全和黃體萎縮不全兩種情況。黃體是月經中期卵巢排卵後產生,黃體期正常為12-16天,如果黃體功能不健全、黃體萎縮,黃體期過短約9-11天或黃體期的天數正常而功能不足,基礎體溫上升不足0.5℃,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宮內膜不能產生正常的分泌反應或各部分內膜反應不一致,表現為月經先期或淋漓不淨,患者不易受孕或受孕後易流產。如黃體不能按期萎縮退化或不完全退化,持續分泌少量孕激素,使得子宮內膜不能按正常的時間剝落,表現為月經週期正常,但經期延長,可達9-10天甚至更長,量不太多,基礎體溫雙相,常見經期時高相體溫才下降。婦科檢查在正常範圍,內分泌檢查提示孕酮促黃體生成激素低於正常值。我們結合婦女錶現的基礎體溫(體溫上升緩慢或上升幅度偏低或高溫相維持日期短或上升後下降又上升),運用周期療法治黃體功能障礙性不孕的方法介紹如下:
(1)經後期(月經週期的第5-12天):基礎體溫為低溫相。此期精血耗傷,血海空虛,卵泡處於發育階段,屬於陰長期,在腎氣作用下逐漸蓄積精血。“經水出諸腎”,腎為經水之源,腎陰為月經來源的物質基礎。治法以滋腎益陰養血為主。但陰陽互根,故不忘補陽兼顧腎氣。中藥選用“滋陰湯”:藥用當歸12克、醋白芍12克、山藥9克、乾地黃12克、丹皮9克、茯苓9克、澤瀉9克、杞子9克、旱蓮草20克、女貞子9克。7帖,水煎服。方中可再加雞血藤15克、香附10克、丹參12克,以養血調氣,佐以補陽之品,也可加入川斷9克、菟絲子12克、巴戟天9克。如陰長過快,濕濁氣火明顯,臨床上往往表現為月經先期,量多;治當清心肝、利濕濁,藥用蒼朮、苡仁、山梔、黃柏。如陰不足或陰長過緩,陰陽處於低水平時,基礎體溫可見上升緩慢或上升幅度偏低,常見月經後期,量少及閉經;治療補益腎陰7帖,繼之加益陽活血之品,如肉蓯蓉9克、仙靈脾12克、川芎9克、紅花6克、桂枝3克以溫陽活血,促進陰陽消長。
(2)經間期(月經第12-16天),基礎體溫由低溫變化至高溫相。是月經新時期中至關重要的轉化期,陰精盛,重陰轉陽,以理氣活血為主,配合激發興奮腎陽之藥,使之施瀉而以促陰陽轉化,促排卵。中藥選用當歸12克、赤芍9克、丹參12克、川芎9克、澤蘭12克、茺蔚子12克、紅花6克、川斷9克、柴胡9克、香附12克。如陰陽失調,當大補陰精,可按經後期調治;如陰虛盛陽不得以轉化,應加強活血通絡促排卵藥。選用“排卵湯”:當歸12克、茺蔚子12克、熟地20克,丹參12克、枸杞子9克、紅花6克、香附12克、赤芍9克、澤蘭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基礎體溫可見高溫相維持日期短或上升後下降又上升,偏腎陽虛者加仙靈脾、仙茅各12克,以溫補腎陽,小腹痛者加元胡12克,五靈脂(包)、荔枝核各10克,以行氣活血止痛。
(3)經前期(月經第17-24天),基礎體溫為高溫相。經前陽長期(黃體期),陰充陽長,以維持陰陽平衡,治宜陰中求陽,溫腎暖宮輔以滋腎,採用平補陰陽,氣血雙調之法,促進黃體功能的正常發揮。選用“促黃體湯”:丹參12克、菟絲子20克、龜板12克,枸杞子9克、旱蓮草20克、續斷9克、肉蓯蓉12克、女貞子9克。水煎服,每日1劑。偏腎陽虛者加淫羊藿12克、仙茅9克,以補腎陽;偏腎陰虛者加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以滋補腎陰;脾氣虛者加黃芪20克,黨參12克,以補氣健脾;血虛者加熟地15克,當歸12克,以養血補血。
(4)月經期(月經第1-4天),月經第25-28天,進入月經期。基礎體溫急速下降相。重陽轉化期,重陽則開,血海滿盈而溢下,衝任氣血變化急驟,治宜行氣活血調經法,促使月經排泄通暢順利。選用“調經湯”:當歸12克、香附12克,熟地12克、赤芍9克、丹參20克、茺蔚子12克、茯苓12克等。水煎服,每日1劑。方中可再加枳殼10克,烏藥12克、益母草15克,以助藥力。血塊多者加五靈脂(包)10克,以活血;出血量多者加仙鶴草30克,三七粉(衝)6克,以活血止血。
http://www.lzyysw.com/zhongyi/detail/221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註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