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療法和西醫不太相同,往往採用辯證原理。在臨床上,根據疼痛出現的時間、性質、部位、疼痛的不一樣,同時再結合月經的周期、量、色、質等等,可選擇的治療法還是不少的。那麼,中醫辯證治療痛經要怎麼做呢?


  中醫辨證治療痛經的辦法大致如下:


  經前1~2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月經量少,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痛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紫暗,舌邊有瘀斑或瘀點,脈弦澀。以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膈下逐瘀湯加味,當歸、赤芍、劉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紅花、延胡索、五靈脂、烏藥、香附各12克,枳殼、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參30克。


  經前、經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熱痛減,月經量少,色暗有塊,畏寒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緊。治則為溫經化瘀、散寒利濕,少腹逐瘀湯加味,小茴香、乾薑、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蒼朮各9克,沒藥、赤芍、蒲黃、五靈脂、烏藥、吳茱萸各12克,當歸、茯苓各15克。


  氣血虛弱經後1~2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陰部下墜,痛而喜按喜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面色少華,食少便溏,舌質淡,脈沉弱。以益氣補血止痛為治則,聖愈湯加減,人參(先煎)、當歸、熟地、雞血藤各15克,黃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紅花12克。飯菜網(fancai.com)


  肝腎虧損經後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脹,經色暗淡而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或潮熱,脈細弱,舌苔薄白或薄黃。以益腎養肝止痛為治則,調肝湯加味,當歸、山茱萸、阿膠(烊化)、山藥、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


  飯菜網(fancai.com)提醒廣大女性朋友,上述藥量及藥物配製僅供參考,至於具體的事項,主要還是應該聽從醫生的指示,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特徵增減。


 


http://www.fancai.com/yinshi/917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