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為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的陣發性、劇烈的疼痛,像刀割、電擊或針刺一樣。三叉神經痛的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血管、腫瘤、感染或外傷等因素有關。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針灸治療、手術治療和穴位按摩等。
穴位按摩保健的方法,可以在三叉神經痛發作時或平時進行,以促進氣血循環,減輕疼痛和預防復發。穴位按摩的原理是通過刺激面部的特定穴位,調節三叉神經的功能,平衡陰陽,消除風寒濕熱等邪氣。
三叉神經痛相關的穴位有以下幾個:
三叉神經點:在耳垂下方,耳下腺前方,頜骨角上方的凹陷處。這個穴位是董氏心氣神針的特效穴位,對於三叉神經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四白穴:在眼睛下方,內眥與外眥之間的中點。這個穴位屬於胃經,可以清除胃火和陽明火,舒展面部肌肉和筋膜。
顴髎穴:在顴骨下方,上下牙齒合併時,上下牙齒尖端相對處。這個穴位屬於胃經,可以活血化淤,消除面部酸脹和僵硬。
巨髎穴:在顴骨下方,上下牙齒合併時,上下臼齒尖端相對處。這個穴位屬於胃經,可以散寒止痛,消除面部冷感和麻木。
地倉穴:在嘴角旁邊約0.5公分處。這個穴位屬於胃經,可以清除胃火和陽明火,舒展面部肌肉和筋膜。
下關穴:在耳朵前方約1公分處。這個穴位屬於小腸經,可以清除小腸火和心火,平衡三焦功能。
聽宮穴:在耳朵前方約0.5公分處。這個穴位屬於小腸經,可以清除小腸火和心火,平衡三焦功能。
翳風穴:在耳朵後方約1公分處。這個穴位屬於三焦經,可以散風止痛,消除面部風寒濕邪。
風池穴:在後頸部兩側的凹陷處。這個穴位屬於膽經,可以散風清熱,消除面部風寒濕邪。
穴位按摩的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或揉動相應的穴位,每個穴位按摩10-20次,每天1-2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老師(修理人) 的頭像
    鄭老師(修理人)

    全方位按摩刮痧滑罐、腰腹部骨盆雕塑

    鄭老師(修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